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2日电 题:贵州水族青年潘鸿常: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作者  杜再江  张伟

  “放弃城里好好的生意不做,咋就跑回农村老家来当村干部了?”对于贵州水族“90后”青年潘鸿常放弃城里的“大生意”选择回乡的举动,亲朋好友曾经很不理解。

  已担任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仙人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半年多的潘鸿常说:“在城里做生意考虑的是物质和金钱,在农村老家考虑的却是如何带领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的发展,这种成就感是挣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的仙人桥共有27个村民组,总户数940户3815人,村民99%为水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曾经的仙人桥村和很多地区农村基层组织一样,由于村干部年纪偏大,稳重有余而创新不足,缺乏干事创业的雄心和意志。2021年,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的仙人桥村迎来了换届选举。面对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这一问题,从村里到镇上都很头疼。

  “村里派人动员我回乡参选时,我在城里的生意做得很好,说实在的,我一直本身有为家乡发展助力的情结,但放弃这么多年打拼起来的事业,谈何容易?”潘鸿常说,家人得知他动了回乡竞选村干部的心思,第一反应是反对。

  1992年出生于仙人桥村的潘鸿常,从三都师范学校毕业后又提升到大专学历。毕业后,潘鸿常曾从事过司机、辅警等职业,后又成立车行、开了山庄,成了村里人羡慕的老板。

  如果回乡当村干部,面临的将是生意顾不上、收入锐减、照顾不了家庭等一系列问题。但每每想到回乡时父老乡亲期盼的眼神,他又开始动摇了。

  “人活着不止为了物质和享受,还应该在乡亲们需要时、在故乡发展需要时,力所能及为大家做点事。”谈起回乡时的思想矛盾变化,潘鸿常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老练与成熟。

  2021年底,在乡亲们的期待中,潘鸿常如愿当选仙人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起了村民寄予厚望的发展重任。

  然而刚回到家乡时,仙人桥村一系列的问题,如一盆冷水,迎面泼洒在潘鸿常回乡初期时的激情上。

  外出务工人员多,本村青壮年不足,农民发展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相对零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面对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潘鸿常带领新的村支两委班子,不躲避更不逃避,主动找到问题根源,究其根源列出了27个问题,与村两委同志逐一谈话,敞开心扉相互交换看法,让新的村两委班子摆脱包袱,轻装上阵。

  如何才能推动一个四千人的大村在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发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村两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而非局限于常规工作。”潘鸿常认为,包括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组长、联户长等在内共有247人,把这部分核心队伍带好,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就能将全村四千人组织起来,带动起来,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村里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你们要经常来找我交流,不管是白天也好,半夜两三点也罢,都可以随时来找我交流。”这是潘鸿常经常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开门治村,不仅让他及时深入地了解了村情,更让仙人桥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一个积极为百姓利益着想,切实为百姓谋发展的新班子应运而生。半年多来,已经协调解决积年的纠纷10多起,清偿群众务工费6万多元,通过村集体经济整修村内基础设施6处。

  在水平老村,有一个农户叫潘洪直,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面对村里的决策,总以为有人在“暗箱操作”。

  潘鸿常了解这一情况后,就经常上门了解他的需求,倾听他的意见和建议,还教他如何通过发展产业致富。面对这个长期在外闯荡且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潘洪直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渐容纳,如今采纳潘鸿常的建议,把自家闲置的近百亩荒地盘活种植茶叶,生活在一天天变好,对新的村两委班子更是打心底里服气。

  “村干部是不是真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大家心里其实透亮着呢。”谈起潘鸿常和新的村两委班子,潘洪直竖起了大拇指。

  在潘鸿常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只有产业发展潘鸿常起来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的未来才有希望。

  “我上任后,改变了村里以前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整合资源,各展所长的方式来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能人、群众、农业销售公司的长处,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力争让每个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人。”潘鸿常说。

  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仙人桥村的种植管理交给了能人和群众,合作社主抓市场和销售,并对接销售公司,居中协调几方利益,让大家共同出力,既发挥了各方的长处,也避免了合作社从种植到销售全盘抓,经常顾此失彼的现象。

  目前,仙人桥村已发展茶叶1200余亩,板蓝根150亩,容纳生猪550头的福猪养殖棚3个,吉尔斯企业代养羊210只。正在实施的产业有42户212人的到户养牛项目和200多亩的水土保持项目。

  按照文旅结合,村里将集中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在中和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村里计划再实施500亩的茶叶种植和建设一座1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同时也在谋划建设一座农业观光示范园。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三十而立的潘鸿常希望带领家乡的百姓在小康的大道上疾驰而行,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尽情绽放。(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