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8日电(沈泽丹 彭郡)在科技的助力下,贵州省剑河县小山沟里的养鸡场也实现了自动化,养鸡场从昔日的“小鸡乐园”,蜕变为今日的“蛋鸡王国”。科技的翅膀,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人正在收集鸡蛋。彭郡 摄

  走进南明镇大洋村在山养鸡场,一排排鸡舍整齐划一,鸡舍内明亮清凉,12000羽海兰灰和五黑蛋鸡在鸡舍内享受着“惬意生活”。它们告别了泥地觅食的日子,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鸡”。

  目前,送水、控温、换气、清粪等都是自动化作业,让养殖过程变得轻松高效。养殖场负责人姜在山提起现有的自动化养殖生产线,满脸自豪,他介绍道:“目前,我这个场有1200平方米,养一万多只蛋鸡,散养的话耗费人力至少7、8个人,目前,三个人就轻松解决管理和饲养问题。”

  2019年,从事化工行业的姜在山,回家乡当起了“鸡司令”。数年的林下散养经验让他深知传统养鸡模式的种种弊端——人力消耗大、环境脏乱差、效率低下。去年5月,姜在山一改往日养殖模式,巧借科技力量,让传统鸡场实现华丽变身。

  “以前一座鸡舍只能容纳2000多只鸡,如今却能养12000只。”姜在山感叹道:“只要按下按钮,自动投料机早上运作过去,下午又会自动运作回来,这样不仅不会导致饲料的浪费,还能节约很多成本。”昔日,散养鸡,喂养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一天需重复两次。而今,自动化喂养仅需短短3分钟便能完成。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庞大的养殖空间里,却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这便得益于鸡舍内安装的智能通风换气系统和自动化鸡粪传送带,有效解决了粪便和通风难题。

  “系统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排气扇运转,确保空气流通。同时,传送带及时收集鸡粪,经发酵变成有机肥,既解决了粪污问题,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姜在山边操作着系统边介绍说。

  得益于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作,养鸡场仅需聘用3名固定员工,他们主要负责简单的拣蛋、装箱工作。工人姜在和表示:“我们在这里(上班)一个月3000元,包吃包住,我很满意。”

  目前,养鸡场日产鸡蛋超过万枚,从去年10月投产至今销售额达90多万元。这些优质鸡蛋,全部在附近的酒店、超市、商铺销售一空。“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达到5万羽蛋鸡,日产蛋量到4万多枚。”基地产能上来了,接下来,姜在山还计划着与高校携手合作,探索有机肥转化的下游产业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产业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大洋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产业有发展,村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走出了一条养鸡致富路。科技的力量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