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元业余时间帮厨做菜。 杨亚文 摄

  图为陈元业余时间帮厨做菜。 杨亚文 摄

  中新网贵州镇远1月19日电 题:(新春走基层)“铁二代”42年小站上的坚守只为旅客平安回家路

  作者 瞿宏伦 彭亮 杨亚文

  “27056次开过来,Ⅱ道通过。”“进站、出站,信号好。”……2023年春运期间,贵州省青溪火车站车站值班员陈元每天严格执行“眼看、手指、口呼”作业标准,一边操作设备、排列进路、办理闭塞,一边通过电脑、电话传达工作指令,有条不紊地办理接发列车作业。

  陈元所工作的青溪火车站,是沪昆铁路线上的五等小站,属于铁路等级最小的车站。陈元已经59岁了,这是他参与的第42个春运。不到10个月就要退休了,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公里”,他仍然在铁路车务专业“关键岗位”上,守护旅客平安回家路。

图为陈元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杨亚文 摄

  图为陈元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杨亚文 摄

  陈元是“铁二代”,“从小在铁路边长大,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萌生了对铁路工作的向往。”陈元说。1981年1月,年仅18岁的陈元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个五等小站的扳道员,开始了他的铁路职业生涯。

  陈元是个名副其实的铁路小站人。工作42年以来,陈元辗转5个五等小站、变换3个行车岗位,一直坚守小站,从2008年调到青溪站以来,一干也快15年了。每年春运,陈元都坚守岗位,未曾缺席一次,经历了42个春运,有着浓浓的“春运情结”。

  “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公路和航空都不发达,大部分是靠火车运输。”陈元说,“一到春运,大家都抢着买火车票,人山人海的,到处都是人……”回想起刚上班的那段春运记忆,陈元有着说不完的话。

  “白秧坪、水山坡、老王洞这些我工作过的小站,都退出历史舞台,光荣‘退休’了。”陈元打趣地说道,40多年来,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春运列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动车,实现了列车时速350公里的飞跃,“看到铁路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作为参与者和亲历者,我也想着退休前多出一把力,留下更多美好记忆。”

  “上一天班就要尽一天责,一辈子都坚持下来了,最后几个月不算什么。”陈元说,参与春运的42年里,他没有一次迟到早退,无一次行车安全事故。

  图为陈元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杨亚文 摄

  图为陈元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杨亚文 摄

  2023年春运,因为工作岗位不在旅客视野范围内,陈元依旧不在“台前”窗口岗位接触旅客,而是担当春运幕后的“行车指挥官”,主要工作是组织列车运行,保障列车安全正点。

  陈元如往年一样,每次轮到他上班,他都会提前1小时到达车站,赶到运转室提前熟悉日班计划和站场情况,掌握前一个班次工作的交接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春运期间,青溪站的作业量比平时大了许多,平均一昼夜接发列车150多趟。”陈元说,“办理接发列车作业,安全要求极高,一点都马虎不得。”每天上班,只要一坐上工作台,陈元就如同战场打仗一般,瞬间精神抖擞、充满干劲。

  4台电脑、3部电话、1台手持机,不到3平方米的工作区里,陈元频繁地接打电话、操作电脑、办理列车通过作业。“我们车站很小,不办理客货运输业务,保证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是我们的主要职责。”陈元说,“每次上班都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一点都大意不得。”

  “我们上班属于轮班制,反正大家轮着来,习惯了就适应了。”陈元说,因为工作性质,这是他连续在车站度过的第3个除夕夜,“今年除夕夜我上夜班,准备提前跟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过个热闹年。”“等明年春运的时候,我就是一名普通旅客了。”陈元感慨地说,“想到退休以后闲下来,真的有点不习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