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8日电 在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丰乐镇官坝村洪渡河官坝渡口,一位56岁的官坝村村民,一个人、一条船,每天往返于近200米宽的洪渡河两岸,用17年的坚守抒写着一位普通村民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故事,他就是官坝村村民眼里的“灵魂摆渡人”申乾。

  图为10月16日申乾正在渡村民过河。邹林燕 摄

  “让两岸乡邻出行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寄托。”申乾说。

  10月16日,在洪渡河官坝渡口,摆渡人申乾正在仔细检查船上的舵是否松动。据申乾介绍,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检查船上的零件、钢丝绳、救生设备等有无松动迹象,详细排查船底是否漏水,确保每次都能将村民平安渡到对岸。

  “大家把救生衣穿好,我们马上开渡了!”申乾话音刚落,村民熟练的穿上救生衣,随后申乾边招呼大家坐在安全位置,开始给大家讲解乘船注意事项。

  “本村及附近村的村民渡船,他一律不收钱,常年都这样。稍远点村的人和外地人坐船,每人也只收2元。”提起申乾,乘船的人赞不绝口。“我过河到务川县城取养老保险,到丰乐买点小东西,只要打他电话,他都是随叫随到,态度特别好。”丰乐镇官坝村村民张羽江说。

  官坝村是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最为偏僻村寨之一,洪渡河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官坝村民,却也将该村官坝组的49户隔离在村庄的对岸。人来人往,官坝组200余人只能靠渡船来回接送,出行尤不便利。2005年,官坝下游兴建水电站,水位上涨了40多米,最深处已达60多米,渡船危险系数上升。此时,先前的摆渡人也提出了离职,村民只能自己渡船,由于没有娴熟的摆渡技术,渡河也成为了出行最危险的事情。

  图为10月16日申乾正在巡河清理河面垃圾。 邹林燕 摄

  当时在外务工的申乾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十分担忧两岸乡邻的出行难题,于是义无反顾从官坝村委会接下了“摆渡”的差事。摆渡工作强度大、报酬低,但申乾却毫不犹豫成为村民们的“摆渡人”。

  问到为什么选择干这个工作,申乾说:“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干,既然村民们都相信我,那么我肯定要把它一直干下去,不辜负村民对我的期望。”在官坝村委会和村民眼中,没有谁比申乾更适合当摆渡人,除了因为申乾水性好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肯吃苦、有担当、责任心强。据村民们介绍,不管是白天黑夜,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人过河,他都是有求必应,第一时间出现在渡船上,有时候遇到村民半夜三更有急事,申乾也会半夜紧急出船,17年一直如此。

  三年前的某天晚上,有个村民突发脑血栓,昏迷了过去,急需到县城的医院做手术。申乾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立马跑到渡口开船,上船将村民送往河对岸。最终,村民得以及时送医救治。申乾回忆道:“那天晚上,我刚到家,准备吃饭时,突然接到电话,心想人命关天,必须立即送她过河去。”

  图为10月16日申乾正在河边捡垃圾。 邹林燕 摄

  申乾一天六七个小时都在船上,每天平均要摆渡14个来回,赶集日和逢年过节多达20多个来回,不管人多人少,只要两岸有人要过河,他都是有求必应,第一时间出现在渡船上。十几年下来,申乾累计摆渡距离达37000公里,主要受益人口近2200人。问到申乾,他不清楚自己在船上的时间具体有多长,只知道撑坏了2艘木船,更换了50余支木桨。

  每次聊到薪酬的时候,申乾总是笑着回答:“干这个不是奔着工资去的,政府补贴每月300元,主要是觉得能够为村民们做点事就感到很满足。”

  作为土生土长的官坝人,申乾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保护好一方青山绿水,是他作为官坝人最大的梦想。申乾不仅是村里的“摆渡人”,还是当地的生态护河员,主要负责温塘至落口青段约5公里长的河道管理,在渡船之余都会沿河段清理河道垃圾,同时也对水域开展常规巡查,及时制止非法垂钓、捕捞等行为,还在空闲时向当地群众宣传河道保护知识,提高当地群众的护河意识。“我作为护河员,这是我的职责,平时什么垃圾我都清理,看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我心里就高兴。”申乾边拾垃圾边告诉记者。

  早晚时分的官坝渡口弥漫着雾气,申乾每天就在这样湿冷的环境中摆渡,在风霜雨雪中清运垃圾,常年累月,申乾的皮肤已被晒得黝黑,冬天一到,手、脚趾、耳朵更是常常被冻肿冻伤,但他从没叫过一句苦,喊过一声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守护洪渡河就是守护家乡的父老乡亲。”这便是申乾的心底所向。

  丰乐镇官坝村副主任朱勇这样评价申乾:“他在工作期间兢兢业业,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投入到摆渡和护河工作中,十几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在洪渡河官坝渡口,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有需要,都是随叫随到。”

  一腔热血,一份担当。“汗流浃背”是他的常态,“风雨无阻”是他的坚持,“面带微笑”是他的态度,“值得信赖”是他的工作成效。数年来,申乾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坚守官坝渡口,护一方平安。记者临走前问他准备干多久,申乾坚定地说:“这个活儿既然交给我了,肯定就得干一辈子。”(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