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0日电(贾越峰)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近日获得了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授牌。这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背后,有着这么几个数字“300”“126”“50,000”“15,000”“100,000”“6,000,000”“56,800”。数字很简单,但在隐藏在数字之下的,却是正安吉他产业十年的艰辛发展历程。

  时间回到1987年,这一年300个正安姑娘背着行囊踏上了南下广州的旅程,这是正安县第一次有规模、有组织地向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这种做法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自此开始,正安富余劳动力持续输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其中一部分人慢慢的走进吉他加工车间。

  也就是这次历史时期的选择,埋下正安吉他产业蓬勃发展的“种子”。2012年,几乎是零工业基础的正安开始寻求突破。但是对于正安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与高速公路不沾边的黔北边陲小城,想要引回一个像样的产业,可以说“天不时、地不利”。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正安从“人”入手,全面实施“凤还巢”工程,大打“亲情牌”,建好标准厂房,着手“筑巢引凤”。在招商过程中,人们惊奇的发现,外出务工的人中有近5万人从事吉他行业,其中不乏自己创业建工厂的人。

  2013年,这群“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学到点子”的正安人带着吉他产业回来了,这次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此开始,正安的吉他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十年间,正安吉他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26的发展,很快就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吉他600万把,占全球吉他产量的七分之一,全球最集聚、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园区内共有288个吉他相关专利,56个自主品牌,凭借优良的吉他制作工艺,正安吉他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直接依靠吉他实现就业的人口就达到1.5万人,更是带动近10万人端稳了“吉他饭碗”。

  2020年12月8日,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区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此时的正安吉他产业发展之路,开始从单纯的吉他工业开始向吉他文化、吉他旅游延伸,正安吉他“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开始照进现实。

  其实从吉他产业落地正安开始,正安就开始基于吉他工业向吉他文化延展,从吉他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到吉他风情街的落成,从小说《在路上》、音乐剧《吉他吉他》的创作到电视剧《吉他兄弟》的热播,从吉他音乐节、吉他制作大赛到日常的随处可见的吉他路演,都描绘正安吉他的发展轨迹。

  吉他赋予了正安“吉他之都·音乐之城”的称号,正安吉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也有了新的内涵。

  2022年伊始,正安吉他“五进”活动(吉他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悄然在正安兴起,此时正安吉他所代表的就不单单是一个产业、一把乐器,它已经成为正安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让吉他文化融入正安人的血脉、特别是年轻人一代的血脉,让吉他文化成为正安城市的灵魂,让吉他文化成为正安最靓丽的IP。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正安县参加吉他培训人员达56800余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6,“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