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5日电(王仲梅)  四月,春光明媚,龙井镇复兴村柚子迎来管护期。一大早,村民谢会章已经在自家柚子地里忙活开,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柚子树,它可是谢会章一家人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光靠柚子树谢会章便可收入两三万元。

  在龙井镇,像谢会章这样果农还有3000多户,他们有的种植柚子,有的种植李子,有的种植核桃,借助特色产业的发展,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龙井镇立足于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区禁止开发要求,秉持着既要保护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800米海拔以上种植核桃23000亩,800米海拔以下栽植红肉蜜柚5000多亩,为群众打开了产业增收的入口。

  栽下生态书树,收获致富果。如今,龙井镇核桃年均产量可达100万斤,柚子产量可达300万斤左右,人均经果林面积达1.5亩,实现长效产业全覆盖,“一镇三园”格局已初具雏形。

  产业发展好,销路是关键。龙井镇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紧紧围绕“准”“管”“销”,积极做好产销对接,通过邀请大型超市、销售商前往各村居实地考察,让客户充分了解该镇农产品绿色、品质等方面优势,从而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龙井镇还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借‘网’出山,助力农产品销售,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

  腰包鼓了,村庄也要美起来。一大早,华阳村村支书蒋永富便带着村民们忙活起来,对道路两旁进行清扫,不一会儿,凹凸不平的路面便变得光滑整洁。自去年华阳村实施路长制后,蒋永富便主动担起了村级路长一职,负责道路的管护和维修。“现在连路都有人管了,哪里坏了随时都有人修补,我们出行方便多了。”村里老人谢文通说到。

  近年来,龙井镇不仅夯实了产业“底子”,也扮靓村庄“面子”,通过实行林长制、路长制和河长制“三长制”联合管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持续加大水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力度,有力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实现林有人管、路有人扫、河有人治。

  为进一步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党建+村管事”的乡村治理模式,为人居环境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龙井镇在华阳村扎实开展党建+村管事”试点建设,推选出6名管事长、22名管事员,覆盖全村群众,该村以“党支部+管事长+管事小组+群众”的组织方式,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总管事长,据实拟定“村管事”职责清单,6个管事小组“村管事”共为群众解决环境卫生等10余件揪心事、烦心事,在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的同时,也让“村管事”有了荣誉感、归属感,构建起了共商、共管、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切实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下一步,龙井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通过支部发力、干群同心,齐抓共管,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域网络化管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共建共享局面,着力打造“布局美、环境美、秩序美”的“美”文明龙井新篇章。(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