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5日电(张雨)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认真贯彻落实“先锋黔老·雁归兴村”志愿服务行动,积极引导退休干部、新乡贤等老同志参与经济文化建设,为卫城镇城镇化建设、古镇文化建设和关爱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献余热,凝心聚力打造靓丽“夕阳红”风景线。

  “智囊团”建言献策促发展

  “卫城镇‘六月六’布依歌会、水龙节等民俗活动颇受欢迎,可以进一步结合饮食特色和红色文化底蕴,擦亮‘古镇名片’,推进卫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退休干部周光俊在恳谈会上说。

  今年以来,卫城镇党委组织召开“凝心聚力·建言献策”老党员、老干部政情通报会及恳谈会,各村居也积极组织开展新乡贤座谈会,邀请籍贯卫城的退休干部、老党员、新乡贤等齐聚一堂,一方面向大家通报近五年来政府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有经验的“智囊团”力量,为“十四五”规划征集意见建议。

  同时,卫城镇还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活动,拓宽建言献策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建议,凝聚大发展共识。通过梳理汇总,10余条建议被采用。

  “笔杆子”伏案疾书强文化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2012年10月15日,为保护历史文脉,弘扬古镇优秀传统文化,卫城镇程家强、莫之贵和周光俊3位老同志一同组建文联,挖掘当地文化,书写卫城故事。

  莫之贵的《三代人的路》,记录了从祖父、父亲到本人的筑路历程,透过文字回望卫城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过往,激励后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程家强的《三线、三线》、周光俊的《大地之魂》……无一例外地用诗化语言,描绘一幅幅卫城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动画卷。

  他们年逾古稀、笔耕不辍,吮吸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为聚合发展的磅礴之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献出银发力量。

  “红讲师”点亮童心育红苗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卫城镇组织老同志成立“红色宣讲团”,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把党史带进校园、走进课堂。

  “通过宣讲,我发现课本上的红军故事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真实发生在我成长的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好好读书,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卫城中学七年级八班的梁雅琪听了宣讲后说。

  “红色宣讲团”除走进学校外,还以“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为契机,走进田间地头、庭前小院,为群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精彩宣讲。

  目前,“红色宣讲团”不但将红色故事讲遍卫城,还讲遍了红军过清镇的暗流镇、王庄乡、麦格乡、站街镇4个乡镇,共开展了100余次宣讲。

  与此同时,卫城镇文联在《镇西卫》杂志开设“蓓蕾初绽”栏目,吸引广大学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投稿。截至目前,共收到学生来稿114篇,将进行分期刊载。

  苍老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卫城镇的老同志们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仍心系卫城、情系于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十处敲锣九处在”,真正做到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卫城事业发挥“余热”,干得“火热”。(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