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通明 一路“黔”行

  作者 陈举 钱凌芸 吴玉霞 吴有康

  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越长空、一盏盏灯光闪耀城乡,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在多彩的贵州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以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切实履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省1550多万户用电客户的神圣职责为落脚点,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的电网,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为贵州“黄金十年”贡献了电网力量。

  这十年,贵州电网公司投资超过550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实施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消费扶贫、公益帮扶四项行动,助力贵州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这十年,居民“刷脸”就可以办电,“南网在线”APP用电日历随时了解用电情况,“掌上”就可下单15款增值供电服务产品,5G巡检机器人巡视一圈就能全面掌握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数字电网建设深入推进;

  这十年,贵州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25万千瓦猛增到1672万千瓦,装机规模增长近750倍,实现新能源从弱到强的飞速发展;

  这十年,贵州电网公司“电亮先锋”党建品牌不断深化,先后建立3676个书记项目、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1800余支,涌现出了“大国工匠”卢兴福、“南网扶贫兄弟连”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团队。

  ……

  投资超过550亿

  助力贵州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1996年7月,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结束了煤油照明的历史,苗寨的夜晚亮起耀眼灯光。

  有了电力的保障,石门乡产业不断发展,用电需求也日益增长。

  2012年,贵州电网公司对石门乡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年用电量329.862万千瓦时。

  2021年,继续投资857.45万元,再次对石门乡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可靠性。

  如今,石门乡已发展畜牧、蛋鸡养殖、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年用电量1791.5522万千瓦时,十年时间,发生巨变。

  农村电网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的升级也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初夏时节,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绿润农业有限公司苹果基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已挂满小果。果园里,务工的农户正在清理杂草,管护果实。“苹果基地电压稳定后,采用智能抽水灌溉,比人工灌溉轻松得多,家门口也能上班。”农户李元忠笑言。

  素有“阳光城”美誉的威宁自治县,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的自然条件,这成就了威宁苹果果肉细腻、香甜脆爽的独特口感。在农网改造支撑下,一棵棵苹果树,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产业树”。

  目前,威宁自治县累计种植苹果50万亩,覆盖农户10.6万户,年产值20亿元。不仅如此,电网改造升级,还有力支持当地发展辣椒、旅游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增加,致富动力更足。

  从贫困村到中心村,再到全面改造升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银线”,源源不断地将安全可靠的电能传送到广大农村。

  十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资超过55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不仅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用电支持,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从2012年的3.95亿千瓦时, 增长到2021年的17.34亿千瓦时,十年增长了4.4倍。

  十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始终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为光荣使命和政治担当,保障了供电区域内92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电,惠及搬迁群众177.4万人;累计选派2400余名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到66个贫困县开展帮扶,帮助124个定点帮扶点摘帽、28795户贫困户119944人脱贫;协调引进资金近3亿元,发展引进扶贫产业项目300多个,帮助4万多名困难群众增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打造“数字桥头堡”

  走出了“南网底色”“贵州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十年前,我们的运行维护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人工为主。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方位管控。”对于贵州电网公司首座智能化试点变电站——铜仁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铜仁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总经理杨华深有体会。

  ——对站内状况的全面掌握。通过引入AI视觉识别系统,依托“鹰眼”摄像头,实现了从站内全景到局部定点细节的一览无遗,对安全着装、佩戴安全帽等行为的智能识别和实时跟踪;引入5G巡检机器人,实现了3800个巡视点的无一遗漏。

  ——对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通过在变电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全时段、高密度、全维度地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实现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设备状态感知,进而实现在线诊断设备健康状态、快速判断缺陷位置与性质等。

  ——对生产运维的全面优化。通过配置包含行为分析服务器、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的智能运行支持系统,将传统“人工”运维模式转变为“机器”运维模式,实现智能化设备运维,从而大幅提升了运维的效率,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依托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贵州电网公司着力推进电网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走出了一条既有“南网底色”又有“贵州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如今,用数据工作、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

  “现在我们每天只需要在现场通过手机实时记录下工作完成情况和相关数据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完成工作后,还要回办公室一个个录入电脑。”凯里雷山供电局西江供电所的龙顺明对现在的工作变化感受很深。

  改变源于2020年贵州电网公司打造的供电所“单兵作战武器”——“工作台+现场工具”。

  过去,供电所员工的手机里要安装移动计量、停电管理、快速复电等14个甚至更多的移动应用APP,不仅繁锁,也带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任务增加等问题。

  为了切实提高供电所员工服务客户的工作效率,减轻一线负担,贵州电网公司以基层诉求为导向,以供电所高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诉求为目标,开发了“数字化管控工具”,以数据为核心,通过系统后台、工具中台、业务前台的应用,实现全业务、全领域“一套数据、多方应用”,进而实现了员工便捷操作、快速抢修复电……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为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电网力量

  站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火花镇磨安村后窑山顶向四周望去,原本的荒山上铺满连片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颇为壮观。紫云后窑、麻园光伏发电项目是安顺市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约2.45亿千瓦时。

  “黄果树区域为高山、河谷地带,有丰富水力、风力及日照资源,近年来当地清洁能源发电‘井喷’式增长。”安顺供电局调控中心地调班班长杨强介绍,黄果树区域水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超过200万千瓦。

  事实上,贵州新能源发展较晚。2011年,贵州第一个风电项目——赫章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拉开了贵州新能源发展序幕。2015年,贵州首个光伏电站——威宁平箐光伏电站也建成发电。在此后的时间里,贵州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截至2021年,贵州有风电企业19家、光伏发电企业45家。贵州省统调新能源装机超过1672万千瓦,占比达22.6%,新能源装机规模与装机容量比重均居南网五省区之首。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畅通并网“通道”,积极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网。完善主网架建设,深度挖掘黔西、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潜力,构建以“三横两联一中心”为主体的坚强输电网架,满足贵州西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为满足黔西、黔西北电源送出,加快推进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千伏兴仁至独山输电线路、500千伏八河变电站扩建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解决贵州北部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加快推进贵州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业务,促进“双碳”目标在农村的有效落地。

  “减少212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节约标煤近1.6亿吨,统调火电机组脱硫率达到97.97%……”2008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建设烟气脱硫远程实时监测与脱硫电量考核、节能发电调煤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动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担好了守护青山绿水社会责任,。

  未来,贵州将继续抓住煤电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系统规划能源产业结构,加快煤电战略转型,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消纳。

  建设“电亮先锋”品牌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工程项目中,我们成立了3支党员突击队、1支党员服务队,让党员带头冲锋陷阵,带动全体项目人员攻坚克难,确保工程按节点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工程部总经理王立齐介绍。贵州电网公司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工程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项目跟进”的良好格局。

  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工程项目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重点电网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能更好地满足贵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来,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决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企业各方面各领域各层级。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创新建设“电亮先锋”党建品牌,优化“一堂一所一库一读本一参考一平台一培训”七个载体,开办“周末党校”,持续推动理论和实践、思想和行动、党建和业务融为一体。

  在党支部管理上,积极推行“支部建在站上”“支部进项目”等做法,各级职能部门、基层班站所建立“一部门一支部”“一所一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工作有效覆盖,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先后组建1000余支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投入到抗疫保电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全力做好抗疫保供电。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贵州电网公司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贡献了南网力量,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贵州电网公司各级党组织聚焦保障电力供应、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建立581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并逐项抓好落实,使贵州率先成为“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全省覆盖的西部省份,建设投入105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

  数说

  变电站数量

  2012年1171座

  2017年1354座

  2021年1504座

  全社会用电量

  2012年1046.72亿千瓦时

  2017年1384.89亿千瓦时

  2021年1742.75亿千瓦时

  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中压)

  2012年37.26小时/户

  2017年21.9小时/户

  2021年13.58小时/户

  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

  2012年99.515%

  2017年99.713%

  2021年99.818%

  农村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

  2012年71.730%

  2017年97.183%

  2021年99.721%

  低压报装时间

  2012年低压居民8.01天;低压非居民9.05天。

  2017年低压居民5.49工作日;低压非居民4.74工作日。

  2021年低压居民0.85工作日;低压非居民1.01工作日。

  新能源装机容量

  2012年2.25万千瓦

  2017年405万千瓦

  2021年1672万千瓦

  声音:

  十年前,每次放假我都不愿意回老家,因为老家路上的灯泡总是昏暗的,负荷不稳定总是停电,回老家就意味着看不了电视、洗不了热水澡。近十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家的木杆换成了粗实的水泥电杆,变压器增大了,变多了,电视、冰箱、热水器再也不是摆设。现在我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南网员工,山坡上有了风力发电,我站在山坡上看着一条条线路输送进村落,作为南网人中的一份子,目睹着这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看着我们的电网建设日新月异,供电质量、供电服务日益提升,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一根根电杆随着水泥路延伸,为我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贵州电网公司铜仁石阡供电局 桂悦青

  刚来到南网这个大家庭,我是负责偏远地区抄表收费工作,那时候交通不便,农户坐落稀散,大部分农户需要步行抄表,然后再挨家挨户上门催收电费,出门一趟差不多就20天。十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实现远程抄表。“南网在线APP”的推广延伸,缴费、办电手机即可搞定,即便在大山深处,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个性化的用电服务。

  ——贵州电网公司凯里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队员 宋忠云

  十年来,给我的感受是,贵州电网公司机巡替代人巡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转向智能,极大提升了巡检质量和巡检效率,特别是全面推广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使无人机巡检从人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并通过结合卫星通信、5G网络通信,实现“空、天、地”三维一体化巡检新模式,从而达到少人化、无人化巡检目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这些变化是贵州电网公司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电网,提搞工作效率做出的努力和实践。

  ——贵州电网公司机巡作业中心机巡班班长 谢春

  近十年,我们感受到了两次“农网改造”极大的好处。还记得十年前,组上修水库的时候,建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尽管用电情况稍有改善,但打米机高峰期还是带不动,距离比较远的马蹄沟一代煮不熟饭也是常事。通过第一次“农网改造”,第二次升级,老变压器的位置新建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供20多户人家使用,用电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每家每户的电线还穿管,电表安装成了智能的,安全性更高,供电也更加稳定了,电网公司服务也变得更好了。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平溪镇皇妹山村村民 陆真兴

  过去的十年,刚好也是我的入职十年,记得刚入职时,各种数据统计都靠收集表格,同事们都被戏称为“表哥”或者是“表姐”,旁人看来,电网也显得有些神秘;此外,大家在工作现场也会更随意些,让人误认为觉得工作更“自由随性”,但伴随着的,必然是危险丛生。十年之后,表哥表姐的称号已成历史,焕然一新的电网管理平台和海量数据平台让工作更加便捷、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让电网也越来越透明、智能,有效的支撑了生产;另外,本质安全管理提升不仅暴露了我们未曾发现的各类关联风险,大家觉得不那么自由了,但却让现场生产人员真正的去思考现场安全如果管控,回归了安全生产的本质。

  ——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设备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陈沛龙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