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正当时 逐绿前行向未来

  ——江口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不断拓宽“两山转换”路径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为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近年来,江口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全县呈现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逐绿前行,步履铿锵。近年来,江口县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奋力谱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江口新篇章提供了强力支撑。梵净山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获批成立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成功承办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首个“全国生态日”贵州主场活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成功纳入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太平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康养百强县;率先在全省设立“梵净生态账户”,2022年10月10日获《人民日报》头版宣传评价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建成全国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等公用品牌列入贵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梵净山茶、梵净山饮用水、梵净山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就业3.78万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添绿增金,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

  江口县以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作为绿色发展的指挥棒,大力推进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和蛋鸡养殖“3+1”主导产业,不断做强主导、做足特色、做大优势,形成基地成片、产业成带、加工集群、品牌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助力全市打造百亿级茶产业、环梵净山冷水鱼产业带、道地特色中药材基地和百亿级梵净蛋谷,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口特色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生态茶种植面积达16.08万亩;冷水鱼规模化养殖净水面700亩,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14个,年产商品冷水鱼4850吨、鲟鱼苗1500余万尾,占全省冷水鱼产量的17.3%,成为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一县一业”冷水鱼产业县;建成全国最大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成功申报全省中药材产业集群示范县,江口淫羊藿被列入全省种苗繁育保护名录,启动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园申报工作,黄精、淫羊藿、缬草种植面积分别达15000亩、2000亩、600亩,形成中药材产业“万千百”发展态势;建成蛋鸡养殖场14家,蛋鸡存栏达190万羽,年产蛋量达67.2吨,官和乡蛋鸡养殖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梵净蛋谷品牌和500万羽蛋鸡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点绿成金,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

  着力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把凯德特色工业园区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作为首位产业,充分发挥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引领驱动和现代物流园支撑保障作用,积极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健康饮用水产业,加快推进农夫山泉每小时9万瓶饮用水生产线、“德心水”项目和蓝精灵啤酒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小分子水、泡茶水、母婴用水、高溶氧水等特色水产品全面发展,全力打造50亿级健康饮用水产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饮用水产业链,打造全国知名健康饮用水产业基地,全面打响“梵山净水·泡茶好水”公用品牌,梵山净水成为富民活水。截至目前,全县有农夫山泉、屈臣氏等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家,建成生产线10余条,其中农夫山泉28.7万吨桶装水、两条33万吨无菌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值约10亿元;贵州梵山净水矿泉水公司正式投产,年产“-400富思百”优质矿泉水达1.2亿瓶+900万桶。依托高品质生态茶园,引进贵茶集团发展抹茶产业,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冷藏库、国内最大的抹茶种植生产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贵茶集团顺利通过AIB认证,荣获贵州省第三届省长质量提名奖,形成以贵茶为龙头,其他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具有一定影响力。贵茶集团上半年完成抹茶生产500吨、销售315 吨,产值1.2亿元,出口额达2000万元,抹茶冰淇凌、抹茶酸奶、抹茶月饼、抹茶面条等系列抹茶产品备受追捧,持续打响“梵净抹茶·香溢天下”品牌。做足做好黄精、淫羊藿、缬草、茯苓、天冬等特色中药材发展文章,加快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及产地交易市场,加快开发一批药材加工新品种、保健养生产品、中药配方颗粒和新型特色饮片,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借绿生金,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围绕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紧扣“梵净江口·养心天堂”定位,用好梵净山世界级资源,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坚持把旅游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千方百计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围绕“一山一城一带三环多点”旅游布局,积极引资入江,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围绕梵净山打造以太平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围绕“一带”打造双江坝盘体育运动、户外拓展、乡村旅游示范带;围绕闵孝河、鱼粮溪、西线旅游,打造闵孝德旺生态旅游创新区;围绕黄牯山、地落湖、大顶山,打造民和、官和生态旅游扩展区;围绕桃映河、黄岩、羌寨,打造桃映怒溪生态旅游循环联动区。截至目前,江口相继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发展民宿、酒店等涉旅企业16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梵净山景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红色景点3个、非遗陈列馆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8个;太平镇、云舍村、梵净山村分别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23年姑苏小院、梵静山舍等5家民宿入选全省示范民宿,苗家人入选全省农家乐五星级经营户。大力实施“三百”工程,依托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组织“百万师生畅游梵净山”,做好做优研学旅游文章;引进“百所高校结缘梵净山”,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开展“百场活动助力梵净山”,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大赛,增强江口旅游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江口相继承办了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铜仁站)暨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贵州铜仁·梵净山马拉松赛、铜仁市“农民丰收节”乡村趣味运动会、贵州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等文体旅活动90余场次。今年1—10月,接待过夜游客99.89万人次,同比增长45.32%,人均消费1023元,过夜游客人数和人均消费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融绿化金,发挥林下优势强经济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以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严格落实“林长制”,探索打造林下种植、林中养殖、林上增值“三林”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林业产业逐步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今年因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激励表彰。抓好林下种植,成立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出台《江口县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引进培育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全资建设国家储备林及“林+N”基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林下淫羊藿、天冬、茯苓等特色高效中药材产业。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利用面积68.1万亩,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4.58万亩,产值7.31亿元。抓好林中养殖,依托森林资源丰富、林中空间大优势,积极顺应当前消费者安全、健康、绿色、天然的消费需求,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蜜蜂、跑山鸡等养殖产业,推动林中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14个,建成养蜂场50家,林中养蜂面积达1.8万亩,综合产值3.2亿元。抓好林上增值,高标准推进42.52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推动森林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0万吨,释放氧气36万吨。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推动林业价值转化增值,完成《江口县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编制,引进湖南森海碳汇公司开发林业碳汇项目100万亩,交易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碳量20万吨,交易总价1000万元。

  碧水青山气象新,江山如画美不言。下一步,江口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努力开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为奋力谱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江口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县委主题教育办宣传组)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