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3日电 (杨远)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根据贵州省2023年动态监测成果,该县水土保持率为68.6%,水土流失面积为872.16平方公里。

  乱石岗、荒坡、泥流地,这是务川自治县辖内原先的景象。近几年来,在务川县委、县政府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后,这一现状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的务川自治县,乱石岗变青山坡,荒草坡变梯坪地,泥流地变成肥沃土。站在务川自治县泥高镇青坪村坡耕地项目区高山上放眼四望,一条条梯坎井然有序,一台台梯土里装满了绿油油的烤烟和金黄色的玉米,一条条白色的机耕和生产便道通往田间。

2021年治理效果图。 务川县水务局供图

  2021年治理效果图。 务川县水务局供图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改善的不仅是务川自治县的水土风貌,更提高了当地民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前,我们这片土地到处是石头,通过坡耕地工程治理后,石头消失了,坡地变成平地,还修建了机耕道、水池等设施,我们的生产条件改善了,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务川县泥高镇青坪村村民杨勇说。

  2011年至今,务川自治县共计投入1.33亿元,用于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在其投建的6个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中,利用2022年县级自筹资金2600万元实施的务川县砚山镇回龙小流域已完成县级验收,务川自治县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同兴小流域目前也进场施工;投建的7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中,已全部完成市级验收。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59平方公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位于务川自治县泥高镇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被划为省级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致使招商引资成为难题。为此,务川自治县积极在强化基础设施上做足文章,按照“园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先行”的思路,利用坡耕地项目成功破题,引来“金凤凰”。

  泥高镇青坪村、栗园村等地,作为三年坡耕地项目选址,目前已形成了成片的高标准农田。务川自治县泥高镇相关负责人说:“坡耕地工程建好后,有很多投资商都来找我们谈,我们因地制宜的选定了适合泥高气候特点的特色产业——冷凉蔬菜。下一步,我们还要依托栗园仡佬大草原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特色农业旅游观光。”

  “以前,我们青坪、栗园两村的土地租金1亩仅有30元,荒地基本不存在租金。经过治理,现在的1亩地的流转资金在200至500元不等。”据务川自治县泥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该镇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平方公里,如果全部得以流转,项目区群众每年可收入216万元到540万元,平均每户土地面积为7亩,每户可收入2100元到3500元。

  改善后的泥高镇,坡地变为梯坪地,原来的中度水土流失变为了无明显流失,保住了土、水、肥,减低施肥和灌溉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土地产出率。通过监测,泥高镇原烤烟种植亩产260千克,坡耕地治理后,亩产340千克,增加亩产量80千克,按照市场价格30元1千克计算,可增加亩产收入2400元。

  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因其配套有截水沟、蓄水池、机耕道、作业便道等措施,使其在改善土地的同时,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项目区群众田鹏说:“原来项目区没有沟道治理,易导致群众庄稼被洪水冲刷造成绝收。我们这块土地经常担忧着会不会被洪水冲刷,现在沟道治理好了,就不会担心了。”

  据了解,机耕道修好后,原本需要用人力运输到田间的种苗、肥料,现在可采用机械运输,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对于项目区群众来说,传统的刀耕火种正在向机械化变革。

  原先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比例较大的务川自治县,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等方面,积极作为主动谋划,为石漠化治理、保持水土、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开出了一剂“良方”。(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