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位于黔东大地,新中国第一个行政特区,其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上世纪六十年代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第一线。2009年3月,万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铜仁撤地设市,撤销原万山特区,设立万山区。2018年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6.37%的成绩,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第三方评估,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如今的万山,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最佳品质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等荣誉称号。2022年11月,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玉兰朱砂 双向奔赴

  2021年,明确东莞市东城街道、石碣镇、洪梅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组成组团与万山区结成协作对子。玉兰和朱砂携手,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高位推动,夯实协作基础,聚焦乡村振兴。

  2022年,两地开展互访交流9批次186人次,缔结28个协作关系,召开多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共同签署《“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协议》、《莞铜共建现代农业园区框架协议》、《劳务协作战略协议》,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开启了协作新里程。从东莞到万山,东部的各方力量就像奔腾不息的珠江水,自东向西,如血脉一般,汇集到转型之城·美丽万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滴汗水一份收获,相隔千里的湾区与山区同心相连。一步一个脚印,串起了玉兰和朱砂的双向奔赴之路。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为两地干部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提升了干部人才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

  建立“东才西用”机制,厚植人才队伍基础。东城组团各镇街紧盯医疗、教育、农技三大领域,累计派来30名援万人才,锻造出一支东西部协作“铁军”。欧阳新根,花甲之年,本该含饴弄孙,毅然选择远赴山区;陈国志,初心不改,带着八旬母亲,主动支援山区课堂;袁国东,矢志躬耕笃行,不舍万山田垄。

  注重“西才东育”联动,促进本土人才振兴。万山坚持“强化协作、对口选派”的工作思路,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累计选派34名人才到东城组团跟岗锻炼,孜孜以求地学习东部地区先进理念和技术。

  精诚协作 累累硕果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是产业振兴。两地紧紧围绕万山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区域协作“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4+”模式,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作。

  走进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李家湾,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扑面而来的是柚子的芬芳,一眼望去的是醉人的金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金兰香柚,迎来了采收季。今年,投入8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香柚种植高效示范园和深加工车间项目,接下来,万山将以龙头优势,做精水果品牌,打造东西部协作高效示范农业的典范。

  阳春三月,伴随着机器轰鸣,位于万山区鱼塘乡的粤黔现代农业产业园盛大开工。该园区占地800亩,集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康养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进2家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会会员单位,总投资7.5亿元,建设100万羽蛋鸡养殖和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达6.5亿元,将极大地加快推动万山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东莞和万山两地党政多次互访都来园区,牵线搭桥徐福记、肥仔秋等东莞市知名食品企业,深入洽谈战略合作愿景。

  夏日时节,在敖寨乡中华山村的梵天菌业食用菌基地,400万棒木耳持续绽放,工人们正抢抓时机,加紧采摘。

  中华山村东西部协作现代化产业园,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80万元。该园区按照“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方式,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自动化水电系统及生产配套设施,积极培育出玉木耳、榆耳、粉红耳等品种。采收季每天的采摘量达一万五千多公斤,除国内市场外,小小木耳还远销日韩、欧美。

  近年来,万山区大力推广“九丰农业+”发展模式,建成蔬菜基地3万亩,实现村村有蔬菜基地、户户会种蔬菜的产业发展格局,促成“千年丹都”到“武陵菜都”的嬗变。东莞市东城组团和铜仁市万山区,紧扣万山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推进“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协作模式,不断做大产业振兴的“蛋糕”。

  9月,一辆满载着7.5吨黄瓜、丝瓜、西红柿的运输车在黄道乡百汇源蔬菜基地起程,终点是广东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标志着万山蔬菜迈出了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步。就在今年,百汇源蔬菜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截止11月,该基地已有56吨万山蔬菜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餐桌。

  笃行创新 团结奋进

  在新发展阶段,东莞市东城组团和铜仁市万山区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协作活力,改革性地谋划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西部所需”对接“东部所能”,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位于千年丹都·朱砂古镇的东南面。乘着“莞铜协作”的东风,青年湖黄家寨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倾注东莞620余万元的心血,匠心独运地打造星空民宿、朱砂艺苑、田园栈道、菜畦荷塘……如今的黄家寨,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莞铜协作·乡村振兴鲜活样本。

  旺家社区是万山区最大的跨区域搬迁安置点,安置了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搬迁群众17963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玉兰和朱砂携手,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旺家社区“五个体系”建设示范“升级版”,续写高质量易地搬迁综合服务体系“后半篇文章”。东莞市东城组团总体投入了750万元到旺家社区,帮扶建设莞铜情·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旺家广场、就业帮扶车间以及爱心超市等。

  在旺家社区民族之家里,从石阡县搬迁来的许平正在进行直播,她流畅自信地介绍着搬迁妇女的手工编织作品。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又接到大量订单。小小毛线花已经累计销售了15万元。在东莞社工的引导帮助下,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许平带动130余名搬迁妇女一起创业致富。

  位于旺家易地搬迁安置点的铜仁第二十九小学,音乐教室里传来阵阵活泼欢快的歌声,这是合唱团的学生正在练习新校歌《前进吧,向阳少年》。音乐教室里,从云南昭通转战万山支教陈国志,临窗而坐弹奏着钢琴,教孩子们唱着他创作的校歌。书法教室里,东城来的曾健达老师教孩子们临摹字帖。操场上,陈军老师指导着孩子们舞动“醒狮”。

  东城组团与万山区扎实推进教育协作,把优质资源引入易地搬迁安置学校——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投入200万东西部协作资金,配套建了美术室、书法室、音乐舞蹈室等6个功能室,丰富和完善学校教学功能配置;将具有广东地域特色的“莞式慕课”“醒狮”“科技创新”同本地教育实际融合,打造出“莞乐铜声”“阳光教育”“醒狮社团”三张莞铜教育协作新名片,形成了东西部教育协作全新模式。通过组团式帮扶,带动了万山中心城区学校高质量发展,让易地搬迁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2022年,到位东莞市东西部协作各类帮扶资金共4400余万。产业帮扶、就业车间、后续扶持、集成示范等46个项目落地生根,打造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10个就业帮扶车间,引进5家东部企业投资1.4亿元,通过劳务协作新增就业3553人,通过消费协作帮助销售万山农特产品3.17亿元。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