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梵净山麓,处处生机勃勃。

  从江口县城出发,不到二十分钟,便来到凯德小龙塘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鱼池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鱼池里,一群群鲟鱼畅游其间。坝子里,工人们正忙着装车,将鲟鱼运往广西、湖南等地。

  梵净山,九十九条溪。近年来,江口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玩转茶、水、旅三张牌,建成中国抹茶之都,打造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基地,为“高颜值”的山水资源赋予“高价值”,带动全县20多万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闯出“中国抹茶之都”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双江街道磨湾村等地,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绿浪般的茶垄,随处可见茶农施肥、管护茶园的忙碌身影。

  而在2007年之前,茶树在江口完全算得上是稀有作物,仅有少数人家房前屋后有几棵,全县茶产业面积加起来都不足0.5万亩,可以说是“零”。

  “虽然全县取消了GDP考核,但大家都感觉工作压力更大了。”曾分管该县茶产业的一名老领导回忆,从2007年开始,全县上下聚精会神转变生产发展方式。

  这一年,该县首次印发《江口县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编制了《江口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茶叶产业被纳入江口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规划。

  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不断壮大生态茶园和加工厂建设,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茶园建设热潮。

  十多年矢志不渝,该县引进和培育规模以上茶叶企业50余家,整合项目资金、社会资金10亿余元投入茶叶产业发展,建成生态茶叶产业基地16.13万亩。

  烈日下,站在江口观音山生态农业公司茶叶基地,一片片满目叠翠浮现眼前,茶园坡势蔓延,绿意盎然。望着满坡翠绿的茶园,江口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组长张明生说:“过去虽然茶叶品质好,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打不开。” 2017年,江口县成功引进贵茶集团,开始“借船出海”。不到一年时间,江口贵茶产业园主体落成,年产4000吨的抹茶精制车间投入使用,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

  “加入贵茶联盟的61家企业里,就有18家在江口县,公司通过统一种植管护技术、统一农资管理采购、统一生产加工技术、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包装市场销售,将联盟企业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推进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毛磊告诉记者。

  随着“梵净抹茶”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更是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江口县近万名茶农增收。

  从荒芜田园到十万多亩茶园,从良莠不齐“小作坊”到品牌建设,从单一产业到茶旅融合发展……江口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茶产业,发展到如今茶叶年产量达7000吨,产值达7亿元,辐射带动8万余人增收致富。

  一片茶叶“小叶子”,正长成江口百姓心中的“金叶子”。

  “水文章”越写越精彩——打造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基地

  “发展冷水鱼,水质和气温是关键,这两大先决条件江口都具备。”江口县凯德小龙塘冷水鱼养殖基地技术人员王蔚铭底气十足。

  在凯德小龙塘冷水鱼养殖基地的观赏池,一条条中华鲟在水中怡然畅游,不时蹦出水面。

  “快看,这条中华鲟有两百多斤,价值上万元!”王蔚铭看着池中一条中华鲟向他游来,兴奋不已。

  据资料表明,江口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8.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23.99亿立方米,有泉眼283处,可供开发利用的253处,全部为II类以上水体,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发展饮用水产业、冷水养殖业最具潜力的地方。

  这些年,江口县把冷水鱼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纵深推进冷水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看准江口优质水资源优势的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相继在江口县发展3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去年一共销售200多万斤鲟鱼,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目前正在修建的鱼子酱深加工厂即将完工。投产后,预计每年深加工产品300吨、鱼子酱100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

  “2017年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冷水鱼繁育、养殖技术研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在鱼苗繁殖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王蔚铭说。

  最近几年,江口县积极整合县内冷水鱼产业,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委托专业团队进行统一策划、宣传,制定江口县冷水鱼地方标准,并注册“贵水鲟”品牌,促进江口冷水鱼产业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1年底,江口县冷水鱼养殖总面积达13.4万余平方米,年产商品鲟鱼5000吨,年产鲟鱼苗1200万尾,产值达1.2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

  水资源正在加速成为江口经济快速发展的“绿色引擎”。

  风景这边独好——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随着疫情普遍好转,最近,江口梵净山、寨沙侗寨、亚木沟等景区游人如织。

  “这里山高峡陡,水流清澈平缓,‘此行不虚,下次还来’。”湖南游客张泉馨和家人一路拍照,在朋友圈秀美图发表感言。

  夜幕降临,寨沙侗寨文化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大都是来梵净山周围旅游的游客。他们或三五成群闲聊,或结伴而行拍照,或形单影只打卡……

  “‘远看绿水青山,近看牛屎成堆。’这是我们村寨十年前的景象,那时守着青山绿水,过着苦日子。”如今看到寨沙侗寨游人如织,寨沙侗寨所在的梵净山村组长冉永权感叹,十年前全组没有一辆摩托车,到现在轿车数量超过60辆……

  寨沙侗寨民风古朴,民族风情浓郁,青山环抱,古树参天,从梵净山流下来的清澈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犹如世外桃源。

  2011年,寨沙侗寨抓住各种政策叠加机遇,集中精力发展侗族风情农家乐,建起风雨桥、钟鼓楼、吊脚楼等,形成极具厚重文化氛围的新寨沙侗寨。

  寨沙侗寨共有75户人家,目前有60多家经营农家乐山庄、民宿等,村民挣了钱后,又把房子转租出去,每年坐收五六万元租金,当起了“收租老板”。

  曾经靠种庄稼、砍山卖材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300元不到的小村寨,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成为铜仁市乡村振兴“样板村”。

  最近几年,江口县编制了《江口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涉旅规划,开通旅游专线,实施梵净山、亚木沟、云舍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示范点,成为全国旅游热门景区景点。

  江口着力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茶产业为农旅融合增色添彩,各种户外运动项目不断丰富山地旅游业态,“梦幻梵净山”等民俗风情演艺、坝梅村木根坡等红色旅游点为旅游注入新文化力量。

  截至目前,江口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全县各类酒店宾馆、农家乐山庄超过600家,旅游从业人员超3万人。

  青山、绿水、生态,正成为江口打开“两山”转换通道,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张著昶 罗旭)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