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5日电 题:贵州江口:持续用功发力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龙腾

  盛夏时节,走进武陵山脉梵净山麓处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近年来,铜仁市江口县紧紧把住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机,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选派精兵强将下沉一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勇往直前、接续奋斗,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一步,以奋进之姿态挺进新时代。

挂扣新村村容村貌。

挂扣新村村容村貌。

  用好监测机制,守好防贫关口

  “杨大姐,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前段时间住院费都报销了没?”闵孝镇平寨村第一书记杨浩刚到村便逐个走访全村监测户。

  “这几个月以来,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对监测户开展入户走访。”杨浩介绍,为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驻村工作队根据入户走访了解、核实情况,建好防贫预警监测台账,防止群众返贫致贫,核实核准具体线索,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家住官和乡新田村的肖泽法,患有间接性精神病,因近几年频繁发病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收入来源减少,加上女儿正在上大学,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面临返贫风险。

  “通过预警发现后,我们及时入户了解核实,并第一时间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户,先后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帮扶措施,启动防贫预警资金2.23万元,有效消除了致贫的风险。”官和乡新田村第一书记胡大林说。

  “通过群众申请、网格监测、部门预警等方式,及时分类施策给予保障,从源头上筑起了防致贫返贫‘截流闸’和‘拦水坝’。”胡大林介绍。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江口县75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225名驻村队员下沉村组,采取‘一访一核一比对’的监测机制,对该县所有农户进行监测,通过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并对可能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家庭进行综合研判,对符合纳入监测的尽早帮扶,及早干预,确保有效防止返贫致贫。

群众在何坝村淫羊藿基地上务工。

群众在何坝村淫羊藿基地上务工。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闵孝镇双屯村第一书记陈超介绍,在推进产业振兴中,双屯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坝区党建”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陈超从到村的第一天就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陈超与村“两委”的团结协助下,双屯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000多亩,流转资金达到70万元,引进羊肚菌、辣椒、西兰花、西瓜、烤烟等高效产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夯实了合作社的高度组织化,确保了农民的利益最大化。

  民和镇何坝村拥有两个500亩以上土地平整的大坝,先后发展过葡萄、猕猴桃等产业,但因经验不足均失败了。

  2021年5月,贵州科学院派驻民和镇何坝村第一书记黄丽华到村后,通过调研发现何坝村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便充分发挥娘家单位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通过“联建党支部”“联社上项目”“联企同发展”等措施,在坝区推广改种淫羊藿等中药材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解决就近务工人员300余人,土地租金收入20余万元,务工收入达700余万元,扭转了何坝村守着“金饭碗”,没有“米”下锅的局面。

  2022年以来,江口县75支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四不摘”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坚守一线工作岗位,持续做好包联帮扶工作,积极为脱贫户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工程”。在德旺乡净河村第一书记杨明看来,净河村作为该县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要想在全乡甚至该县做到示范引领,组织振兴是关键。

  “村级治理还得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杨明介绍道,净河村充分发挥组委会作用,明确组委会成员还担任宣传调解员,主动向群众宣传政策,化解群众心结积怨。

  “空气好了,村庄美了,河水清了,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提及村里环境的改变,德旺乡净河村的村民赞不绝口,大家说,现在村组道路每天有人清扫,生活垃圾天天来收集,大家环境卫生意识也增强了。

  不止是净河村,如今,走进江口各村(社区),门前环境佳、绿水绕人家正成为各家各户的真实写照。

  为解决村级组织职责不清、动力不足、运行不畅、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各村(社区)全面实施新时代村级治理体系改革,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编入“两委一社四中心”,按照定岗、定人、定责、定薪、定效“五定法”明确各自职责,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

  “以前村里大事小事,大会小会都是支书主任去理,现在设置了一社四中心,大家分工更加明确,支书主任也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抓工作、抓发展。”坝盘镇挂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琴如是说。

  “通过‘两委一社四中心’改革,让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的职责更加清晰,相互配合也更加密切了,我们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帮扶村里发展产业。”太平镇岑忙村第一书记杨麒民说道。(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