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1岁的曾朝俊老人遇到了一件开心事——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红桥街道鱼塘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他家时,发现他家的沙发和床坏了,却因经济困难无法更换,立即协调帮助曾朝俊老人解决了这一难题。

  “儿子儿媳妇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现在就我和老伴带着4个孙子。”曾朝俊坦言,他和老伴年龄大了,孙子们还在读书,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沙发和床坏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舍不得换新的。

  鱼塘社区工作人员为曾朝俊老人安装家具。鱼塘社区供图

  鱼塘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曾朝俊老人家的情况后,立即统计上报红桥街道。红桥街道十分重视,联系了县级包保单位水城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协调资金购买了床、沙发、窗帘、茶几等物资,并及时发放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

  类似这样为民办实事的例子,在水城区可见可闻。

  据介绍,水城区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探索建立“六访六查六提升”工作机制,深化调查研究、强化检视整改、全力推动发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实干实绩不断增强全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水城区“六访六查六提升”工作机制涵盖的内容包括:“六访”即党员干部“带头访”、村级队伍“摸底访”、教师队伍“家庭访”、医生队伍“义诊访”、农技队伍“培训访”、帮扶队伍“重点访”;“六查”即村级排查、乡级复查、部门核查、团长抽查、区级督查、纪委暗查;“六提升”即提升驻村帮扶力度、提升“3+1”保障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效能、提升就业增收效益、提升易扶安置质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义诊现场。周瑞平 摄

  水城区以“六访”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堵点难点问题,并实行动态管理。水城区各级党员干部、医生、教师、农技人员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开展走访调查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适时动态了解掌握群众所急所盼所求,及时发现和找准问题,第一时间把问题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共走访农户1.6万余户,慰问困难群众1500余户,发现问题100余条;村级队伍完成走访166150户次,发现问题2220余条;教师队伍全覆盖走访129796户,未发现辍学风险学生;医生队伍开展义诊活动2批次,累计发放卫生健康宣传资料6830份,脱贫户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20378人,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80户;农业技术指导队伍30支共计227人,累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725批次,农业技术培训班52次。

  农技专家查看小麦长势。李晗晓 摄

  对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风险隐患,水城区坚持区、乡、村上下联动,以“六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立行立改,确保整改到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区新识别监测对象1001户4499人,消除风险172户759人。复查农户4391户,补齐短板865个,为民办实事1020件,共解决各类困难问题995个。团长(挂帮乡镇的区级领导)到乡村督导抽查900余人次,5个综合督查组开展综合督查136次,督促整改问题460个。区纪委区监委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85个,发现问题线索57条,追责问责100余人次。

  杨梅乡姬官营村茶叶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采茶。顾静玲 摄

  同时,水城区聚焦发展重点,以“六提升”全面推动发展,切实拓展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在提升产业发展效能上,水城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凉都三宝”“水城三锅”等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在提升就业增收效益上,水城区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各项政策,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拓展就业渠道,确保群众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目前,全区公益岗位安置10477人,发放各类补贴、补助资金3454.3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27.9万元,贴息484.74万元,全区实现劳动力就业335147人、就业率90.52%。在提升易扶安置质量上,水城区以构建活力和谐“两个社区”为抓手,持续深化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聚焦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重要民生事项精准发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前,全区在易扶安置点建有学校22所、增加学位1.6万个,建有卫生院6个、卫生室15个,建有扶贫车间21家,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28910人、就业率95.7%、户均就业2.28人。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