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一年来,六盘水市持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以人才工作服务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人才工作“五项行动”,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全市人才总量达46.16万人,较2020年增长14.58%,呈现总量壮大、质量趋优、结构向好、活力增强的态势。

  做大“增量”,多措并举引人才

  聚焦人才引进的关键节点和核心要素,采取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方式,为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第十一届贵州人博会六盘水展区引才现场

  抓好平台引才。聚焦“四新”“四化”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全市47家用人单位参加第十一届贵州人博会,共收到求职简历7672份,已落地240人。积极外出求才。指导各部门结合本领域人才需求,制作人才图谱和引才目标库,主动赴中科院、中科大、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专项引聘活动20余场,接待各类人才1200人次。探索柔性引才。紧盯省百千万人才引进目标任务,主动加强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先后引进省外专家人才8名。

  优化“变量”,精准施策育人才

  坚持精准分类育才,不断完善机制育才,强化企业育才、高校育才,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现有人才潜能,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注重高层次人才培育。积极选送更多优秀人才利用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甲秀之光”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外出学习提升,2023年争取中央组织部第23批赴黔博士服务团1名成员到我市挂职,入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8人。持续推进重点人才实现倍增。持续推进重点人才实现倍增,结合省级下达任务,制定印发《关于印发2023年重点人才倍增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市级2023年目标任务154人,其中,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人才32人、工业产业重点人才13人、服务业创新发展产业重点人才54人、新型城镇化领域重点人才18人、重点领域重点人才27人。目前,已完成209人,为全年任务数的190%。推动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深入实施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加强博士、正高级职称、国家注册师等青年人才梯次培养,2023年纳入培养对象857名,成功培养148人,较上年度增长82.7%。

  六盘水市“人才之家”组织开展人才沙龙活动

  盘活“存量”,科学合理用人才

  牢牢把握“人才以用为本”这一关键,持续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推动专家人才发挥作用。制定人才工作服务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行动方案,分领域组建6个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220余次,探索解决低浓度瓦斯利用难等困难问题60余个,相关做法被《组织人事报》刊发。着力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开展技能人才“大比武”,先后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10余场,组织参加首届“积途杯”全国医务社会工作事务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并在煤炭、家政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大赛上再创佳绩。鼓励人才领衔科研项目。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梳理筛选60个市级重点项目,明确78名专家人才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面向社会发布“揭榜挂帅”项目5个,通过省级重点人才“蓄水池”申请引进人才8名。

  提高“质量”,用心服务暖人才

  坚持把“强服务、优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基础环节来抓,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落实保障政策,让人才在凉都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开展“人才日”系列活动。围绕“六个一”主题策划开展“人才日”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报道优秀人才350余人次;市委主要领导以网络视频形式向人才发出邀请,诚邀广大人才到我市干事创业,在全市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落实党委联系专家人才。明确34名市领导联系156名专家人才,通过走访座谈、看望慰问、电话信函等方式联系服务220余人次;召开市委专家人才座谈会,对收集到的43条意见建议分类明确责任,定期调度落实。发挥人才服务专员作用。举办人才服务专员培训班,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依托“人才之家”组织活动12场,接待各类人才450余人次,发放人才津补贴1200余万元,办理“中国凉都优才卡”71张,入住人才公寓13人,解决人才子女入学69人。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如今,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东风吹遍整个凉都大地,人才之泉翻腾奔涌,“智力引擎”动能澎湃。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