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刺梨香。今年,六盘水市有30万亩以上刺梨达到采收标准。初步估算,产量可达8万吨,预计综合产值8亿元以上。

  六盘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整合林地资源,不断做大做强“一棵树”特色产业,让“摸起来扎手”“吃起来养人”的刺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之一;在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致富路上,维C之王展现了“C位”担当。

  刺梨收购现场。

  “一棵树”的使命

  进入9月,珠江上游北盘江畔的野钟乡就热闹起来。

  大小山头上都是忙着采收刺梨的村民,山脚、山间的路上,小货车、三轮车来回奔跑。刚刚下树的刺梨鲜果成筐运往工厂深加工,变成一款款俏市的刺梨产品。

  而在9年前,无矿产资源的野钟乡还是水城区的“穷乡僻壤”。就在那一年,六盘水市结合海拔、气候等地理条件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刺梨成为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短短几年时间,野钟乡种植刺梨1.3万余亩,并全力把这一“农产品变工业品、工业品变健康消费品”,让“优势资源”逐渐转化为了“优势产业”。

  做好“土特产”文章,既要立足生态条件,也要突出地域特点。刺梨浑身是宝,有“维C之王”的美誉,在六盘水的山野、沟涧、路旁随处可见,在土地贫瘠的地方、环境恶劣的石旮旯中都能够生长。具有的适应性强、较耐寒、稍耐阴、根系发达、树冠繁茂等特征,在石漠化治理绿化荒山、涵养水土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野钟乡收获刺梨鲜果1024吨,产值600余万元,带动2187户5658人有效增收。从“穷乡僻壤”到“绿色满仓”,野钟乡在陡峭的喀斯特山地上种出了一座“绿色银行”,这是六盘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117.56万亩,成为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产业覆盖60%以上的乡镇,39721户137425人依靠刺梨产业摆脱贫困,踏上共同富裕的大道。

  果农采收刺梨果。

  “一棵树”的成长

  “这里是‘千斤园’示范基地。”正在采摘刺梨的野钟乡村民邓吉栋说,“前年卖了4万元,去年卖得6万元,今年嘛,收入会更高一些!”

  何为“千斤园”?随着刺梨产业被纳入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六盘水市上下形成共识,抢抓刺梨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提质增效”这个核心,大力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2021年,《六盘水市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六盘水市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成35万亩“千斤园”,同时打造“吨园”示范点,到2025年刺梨鲜果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

  为确保产量、产值双提升,六盘水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该市34个“千斤园”实行包点指导。在各级林技人员、产业专班技术骨干的指导培训下,村民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整形修枝、抚育、施肥等技术不断提升。

  “种植刺梨有榜样,要学野钟刺梨王。田间地头来管护,长势喜人心不慌。”这是流传于野钟乡的一首山歌,提醒村民要虚心向能手学习,管护好自家的刺梨。

  目前,六盘水市刺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建成“千斤园”18万亩。

  果农运送新鲜采收的刺梨果至收购点。

  “一棵树”的潜力

  2022年,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成6款刺梨新品配方,申报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这是一家依托六盘水刺梨产业发展发展起来的企业。

  2018年,贵州初好落户水城区,建设年可压榨12万吨刺梨鲜果的加工厂,这也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刺梨产品生产线。抓住全省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的契机,按照“贵州刺梨”评价通则及系列产品标准,贵州初好深挖刺梨“特”的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如今形成了线上平台全覆盖,高铁、高速公路引领覆盖全国的线下销售方式。截至目前,累计产值已达3.5亿元、累计完成销售额2.3亿元。当前,正向“健字号”“妆字号”产品进军。

  从“种好”到“卖好”,六盘水刺梨产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长,一二三产融合不断增强,“初好”“刺力王”等知名度“香飘万里”,“胜境庄园”“美冠维”“刺梨工坊”等同步推进,刺梨“出山”风生水起。

  目前,六盘水有刺梨加工企业9家,“初好”“刺力王”“天刺力”等主导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覆盖全国170余个城市。

  数据显示,2022年,六盘水刺梨产业“原料、加工、销售”全链条成品产量2.25万吨,产值约3.7亿元;累计销售3.2万吨,销售额5.7亿元。(谢勇勇)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