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16日电 当前,水城联社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扬农信精神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相结合,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开展助农流动金融服务,将柜台延伸到边远村寨,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深入推进网点文明规范服务,扎实做好网点服务标准化、流程化,提升厅堂服务水平;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障惠农补贴资金应发尽发、及时到位,确保农户都能及时拿到惠农补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送来资金及时雨

  6月2日,滥坝党支部所辖网点董地信用社的党员客户经理来到位于易地扶贫搬迁点新桥社区里的水城县凌睿衣架厂,颜老板一见面就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我的衣架厂上个月终于盈利了!”

  2019年初建厂,董地信用社支持其资金购入生产机器设备,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衣架厂未能正常运营,导致入不敷出,让颜老板急得满头大汗,资金链成了颜磊心头的“牵挂”。没想到,在他向董地信用社提出申请后第二日,董地党员客户经理就上门服务,经综合调查分析,董地信用社给他的衣架厂评级授信20万元,为他送上一剂“宽心药”,颜老板在黔农云上借到了贷款。今年聘请了4位易地搬迁贫困户来厂里上班,每月3000元的工资是可以保证的,厂子也盈利了,以后能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创业发展,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董地镇生根发芽。

  扎根基层为民众

  “老大难得归故里,家乡不再似少年。”乡镇最多的就是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而大多数老人不识字成了阻碍他们获得收入最大屏障,国家发放的低保成了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

  位于北盘江畔的猴场乡格支村三面环山,交通极其不便,距离猴场乡需要一小时的车程,很多年老体弱的客户无法前来信用社补办涉农存折。5月31日,猴场党支部组成党员先锋队,携带移动展业设备赶赴格支村,为当地行动不便的老年农户办理涉农存折的相关业务,没有了防弹玻璃的阻隔,和乡亲们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各项金融宣讲也能更直接地落实到基层群众心中,当天为八十余位老人办理了涉农存折,并在村组登记,了却了他们的一桩心事。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做农户的贴心人,送温暖,解决农户烦心事,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实做好。

  翻山越岭办存折

  近日,发耳党支部所辖网点鸡场信用社收到客户老余反映其母亲瘫痪在床,现需开立账户向民政部门登记以领取救助金。查询到该老人在信用社是有账户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只能办理挂失业务。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鸡场信用社立即安排党员干部上门核实情况,面签委托书,由代理人携带资料前来办理,当天就将补出的新存折交到客户手中。

  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而兴,水城联社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将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继续发扬挎包精神和三铁精神,为民办实事,扎实做好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把服务场地从营业大厅延伸到村组农户和社区居民,转移到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拼残接损燃希望

  “太谢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碎的钱还能兑换。”5月26日,双戛信用社营业厅里客户王女士手里拿着兑换好的新钱赞许不断。

  王女士手提一个塑料袋,焦急的赶到双戛信用社,大堂经理远远地看到她便迎了上去。经过沟通才知道,王女士家老人将三万元纸币长期存放于家中,这三万元纸币被老鼠不同程度的咬烂,王女士将纸币带到其他银行,被告知需要自己带回家拼接好后再能够兑换,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双戛信用社询问能否帮助她拼接。

  由于残币较多,经过与客户沟通,王女士在营业结束后,带上全部被咬烂纸币来到信用社。双戛党支部立即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加班为王女士拼接残币,支部书记说:“这些钱需要一张张核对、拼接,会耗费点时间,但是我们信用社要尽可能的做到帮助客户减少损失。”通过大家的努力,共为王女士拼接纸币201张,并兑换人民币壹万捌仟元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