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5日电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坚守在乡镇卫生院一线,用真心守护一方民众健康,用真情践行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他就是毕节市织金县少普镇卫生院院长杨国俊。

  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作为一个医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呵护民众健康多做实事,得到患者性命相托的信赖就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情。”杨国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胆实施基层卫生改革,用自己踏实的工作,为民众送去了就医的实惠,在推进基层卫生院振兴,促进乡村卫生事业发展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佳绩。

  一直以来,杨国俊带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们,不忘基层贫困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艰难,不忘农村民众“有病没处看、有痛不敢言”的处境,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卫生院就医环境,优化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层卫生院,当好山区人民的健康“守望者“。

  村卫生室是乡镇卫生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重要环节,也是精准健康扶贫的一个重要保障。面对25个村卫生室,杨国俊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村卫生基础建设必不可少。他带着大家,积极改善辖区村卫生室建设,想尽办法多方筹资,投入到村卫生室建设。

  为山区人民治身也“治心”

  织金县少普镇卫生院肩负着守护辖区25个村寨农民健康的责任,在乡镇卫生事业的征程上,凭借诚实能干的医疗作风,杨国俊担任了乡镇卫生院院长。每一家每一户是什么情况,哪些人身患什么疾病,杨国俊都很清楚。他说:“我们基层医生大多时候都是上门服务群众,为有需要的患者就诊和治疗,竭尽所能。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2023年2月,由贵州省残联主办的贵州省“乡村振兴·残疾预防”公益项目启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省康复医院、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成立“乡村振兴·残疾预防”项目专项基金,在贵州省范围内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及普及、残疾疾病筛查和治疗、残疾人假肢辅具适配等工作。

  但是,由于常年患病,村里很多患者和家属已经“放弃治疗”,对治疗没有信心害怕花钱,不愿就诊。在得知该项目来到织金后,杨国俊深感责任重大,他说:“我感觉这对很多肢体残疾、因病致贫致残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能让他们的人生出现转机,让家庭有更多的希望。”

  于是,杨国俊就对一些有条件的患者开启了“心灵治疗”,他鼓励患者和家属不要放弃难得的治疗机会,勇敢的接受手术治疗并坚持后期康复锻炼。

  12岁的小鸣(化名)是一名双下肢畸形患儿,因肢体残疾,无法正常行走,在杨国俊的帮助下,他终得到公益救助,顺利进行了治疗,目前已经出院在家,继续进行康复锻炼,以期能早日实现生活自理,走出疾病困境。

  山区人民的健康“守望者”

  此外,杨国俊带着队伍不分日夜进村入户、下乡巡诊,终于掌握了每一户贫困户的第一手健康状况资料,为巩固健康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摸准实情后,立刻召开卫生院健康扶贫会议,建立精准健康扶贫档案、制定台账,逐户逐人分析身体健康状况,针对各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制定详细全面的健康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加大健康帮扶力度。

  因为少普镇医疗卫生方面各个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杨国俊像大部分基层卫生工作者一样,不仅要做好自己专业相关的临床诊疗工作,也要参与医院临床、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健康扶贫、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卫生工作。

  “抱怨过、退缩过……但是看着山区的乡亲们因为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在自己家门口,经过我们这些基层医生、基层健康守门人,最基础的诊疗管理后得到好转和治愈,我由衷地为自己和基层许许多多的医生感到骄傲。”杨国俊如是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