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9日电(记者 石小杰)“毕节街上柏杨林,搬迁搬来三万人。大家来到广场上,唱首山歌来欢迎……”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山村搬到城市的“新市民”喜欢用这首填上了新词的山歌老调来形容近年来生活的变化。

  从昔日不适宜居住的“山沟沟”搬到了今日的“城里边”,村民们生活的变化是多党合作助推贵州毕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30多年来,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携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落实“多党合作、同心共建”的特色实践,向毕节输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实现了脱贫。

  从毕节试验区建立的那天起,统一战线就与毕节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统一战线始终与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统战部延续已有的结对帮扶制度,明确毕节试验区各县、区的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帮扶赫章县;民革中央帮扶纳雍县;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帮扶七星关区;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县;民进中央帮扶金沙县;农工党中央帮扶大方县;九三学社中央帮扶威宁自治县;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中华职教社帮扶金海湖新区。

  “同心”,已然成为毕节的一张靓丽名片。“同心水窖”“同心助医工程”“同心林”“同心路”“同心城市公园”……黔西北大地上,以“同心”命名的项目遍布各地,同心思想深入人心。

  同心圆,来自统一战线的一股股暖流,最终汇聚成了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为毕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注入了强劲的外部动力。

  30多年来,统一战线持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帮扶工作。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等有关方面广泛参与,输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创造了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统一战线,既出“资”又引“智”,既指症结又开良方;毕节各族干部群众,既借外力又自身发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内外结合,联动发力。毕节,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重大跨越,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重大跨越;毕节,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毕节华丽转身的背后,凝结着统一战线的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也是毕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

  几十年如一日,以赤子之心带领村民用绿色斩穷根,在苦寒的乌蒙大山深处种出一片幸福地的林海“愚公”文朝荣;种下一片林、带出一群人的“草鞋书记”刘安国;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党员干部吴贤耀……这些来自毕节内部的力量,无不彰显着试验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底气、骨气和志气。

  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各族儿女“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一鼓作气在黔西北大地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倾情帮扶结硕果,情系乌蒙谱新篇。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毕节将继续在统一战线的帮扶支持下,凝聚最广大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着力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闯新路,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新篇章。(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