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天河

  倒天河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3日电(范俊岑)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七星关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通过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联合治理,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河长制由“有实”转向“有效”,全力守护七星关大地的碧水蓝天。

  河道环境整治是提升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日前,在位于观音桥街道的白甫河支流观音河岸上,今年65岁护河员莫长贵和他的妻子正对河岸两旁的垃圾进行清理。“我们干这一行有5年了,从以前巡河时,袋子都是装满垃圾杂物;到现在一天下来,袋子里的垃圾越来越少。”莫长贵在周而复始的巡河工作中,见证着这条河“日日新”的变化。

  “一个明显情况就是河面已不见漂浮垃圾,沿岸垃圾得以及时有效的清理,人们护河、爱河的意识提高。”观音桥街道桥头边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王华介绍,白甫河支流观音河全长29.2公里,流经何官屯镇、大新桥街道、田坝桥镇、德溪街道。以“河长制”促“河长治”,近年来,社区积极做好巡河、护河日常管理,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形成常态化管理;通过不断加强河流沿线群众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知晓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爱河、护河行动中来,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此外,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切实保护好水生态。桥头边社区还争取资金开展污水管网铺设工程,把每家每户安装的管网接到观音桥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污分流重拳治污,确保“污水零直排”。目前,七星关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建成大新桥、观音桥、五龙桥、第一、第二共5个污水处理厂,设置雨污管道400余公里,改造20余公里网道;完成3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01%。完成户厕摸排26.4128万户,完成改厕11760户。

七星关区全面落实河长制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

  七星关区全面落实河长制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

  公众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打开“河长助手”软件,点击“开始巡河”按钮后,河长就可以沿河岸徒步巡河。”区水务局河长办负责人赵小娅说。近年来,我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全区推广使用贵州河湖管理大数据信息系统“河长助手APP”,软件二维码在各级河长制公示牌上进行公布,便于群众监督;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和河道生态环境。

  倒天河作为毕节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毕节城区40余万人的“大水缸”。水库碧波荡漾,河流清澈见底,两岸绿叶初展,耳边水声潺潺。这是倒天河水库夏季时节的怡人景象,良好的水域环境离不开有效的管护。

  七星关区深入推进“河长制”,聚焦管好“源头水”,组织建立治水体系,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实现从有名向有实,从管住到管好的转变。让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景美起来。“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不少群众自发参与进来,成为河流保护工作中的美丽风景线。

  碧水长流生态美,绿意盎然魅力城。我区积极探索构建“管水、护水、治水、用水、活水”的“五位一体”水生态文化治理模式,推行“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设置区级河长33名、压实33家区级河湖长制责任单位和50名乡镇(街道)级河长和304名村级河长责任;此外,聘请巡河保洁员454名,招募民间义务监督员78名。

  目前,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七星关区现有省、市、区管33条河流得到有效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走进七星关大地,一河碧水如玉带般穿城而过,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