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8日电(巩彦良) “冬荪种了几千平米,天麻我种有一百来亩嘞。”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新田村村民田基能边说边翻动脚边的菌棒原材料。

图为田基能(左)搅拌翻动菌棒原材料。 巩彦良摄

  图为田基能(左)搅拌翻动菌棒原材料。 巩彦良摄

  走进大方县新健富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菌棒的原材料成堆放在路旁,等待加工、密封,销往全国各地。

  58岁的田基能是新田村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仅靠冬荪和天麻,他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除此之外,田基能还在村里的新健富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工作,根据合作社接到的订单,灵活上班,每季度能拿到近5000元的工资。“收入高了,自己吃的好了,生活改善了,也给孩子们攒了一些钱。”田基能对收入有自己的安排。

  新健富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9月,是新田村的集体产业。目前,合作社有冬荪种植、菌种生产等项目,累计投资资金472万余元,带领民众发展冬荪种植700余亩,生产菌种150吨。

图为新健富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的菌棒产品。巩彦良摄

  图为新健富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的菌棒产品。巩彦良摄

  除了本村的合作社,新田村还成功创造了“跳出新田发展新田”的“飞地经济”,实现一个产业多村受益。在新田村隔壁的朱仲河村,乌蒙山泉小龙虾养殖基地的五口水塘依次排开,坐落在两山之间。

  新田村地势以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在1300至1500米之间,石漠化严重,村行政范围内没有一片水田。

  2019年,农工党中央选派到新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彭正钰和村干部们商议后,流转相邻的朱仲河村和陇公社区100余亩闲置稻田,多方筹措资金,与朱仲河村合作建起了这个小龙虾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一角。 石小杰摄

  养殖基地一角。 石小杰摄

  养殖基地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易地联结新田村184户5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入股分红,自基地建成投产以来,每年可以为新田村集体经济创收22万元以上,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基地还带动附近的朱仲河村、羊场村和陇公社区共108户民众在土地流转、就地务工中受益,实现了村集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共赢。

  “我们这里的小龙虾是用山泉水养殖的,肉白、肚白,口感好!”基地负责人杨明军说,基地产出的小龙虾,在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基本上都被周边的商户早早预定。

  新田村村委会副主任蒙先云介绍,新田村产业的发展,让民众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劳动初次分配达11.2万元,惠及农户40户,不断发展的乡村经济也吸引了村里的年轻人回村发展,新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