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林诗益)“感谢法院搭建网络调解平台,邀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为我们调解案件,让人信服。”

  近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家苑书涛的远程调解下,织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E调解”室内,织金县珠藏镇村民何某等人与当地某房开商代理人曾某达成调解,如愿拿到了25万元的补偿金。

  创新科技运用,让办事群众少跑路

  村民何某口中的“E调解”平台是织金法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远程调解平台。

  “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织金县法院积极探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联合新浪网搭建“E调解”平台,与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特邀16位知名法学教授、专家及学者通过远程视频调解平台参与案件调解,实现当事人、法官以及高校专家等多方视频通话,调解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时打印和共享调解协议。

  “通过‘E调解’平台进行调解,不仅大幅减省了当事人来往法院办理诉讼程序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而且‘特邀咨询员’具有丰富专业知识,提供的意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公信力及说服力,能为当事人节约一大笔律师代理及专家咨询等费用。”织金县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恩恒说。

  健全制度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为保障“E调解”平台高效运行,织金县法院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制定《E调解工作运行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民商事的副院长为组长的“E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E调解”工作统一领导,确保专项专抓。

  “立案申诉复查团队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技术保障组负责平台维护和提供技术支持,员额法官结合实际不定期开展‘E调解’,统筹抓好‘E调解’工作的管理、督导、协调。”陈恩恒说。

  此外,织金县法院还将“E调解”纳入民商事员额法官的年度考核目标内容,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之一,加大督导力度,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增强“E调解”平台实用性。

  借力高校资源,破解人才瓶颈

  “E调解”平台的运行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同时为法院破解人才瓶颈创设了新途径。

  与发达地区相比,织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缺乏,工资待遇低、生活困难,无法引进高层次专业的法律人才,这是目前法院工作一大瓶颈。

  破解瓶颈,织金法院加强院校合作,让法院干警在通过“E调解”平台参与调解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提升法学理论水平和司法实践水平,员额法官通过平台加强与专家沟通、协调,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交换意见,主动向专家学者询求指导,有力提升了法官办案水平,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E调解’平台投入使用后,除邀请专家教授参与调解外,织金县法院还积极邀请高校法学专家到院授课或组织法官赴高校学习培训,充分运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律人才短缺困境。”陈恩恒说。

  据统计,目前,织金县法院通过“E调解”平台调解和提供咨询200余件次,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显著。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