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志智双扶。日前,记者了解到,在定点帮扶工作中,中国科学院措并举,持续发挥科技帮扶优势,努力解决地方科技需求,为水城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国科学院持续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向水城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715万元,帮助引进帮扶资金5372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526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568人次;直接购买帮扶农产59.37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450万元,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定点帮扶任务。

  自2014年启动定点帮扶以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还协助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猕猴桃产业,成功打造了“弥你红”等猕猴桃品牌,让猕猴桃产业成为了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成为了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据此,在六盘水,仅猕猴桃就已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小康果”“创业果”“生态果”,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之一,成效显著。

  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种植区域,迅速扩大规模

  引进中国科学院自主培育的优质高抗红心品种“东红”,让水城区红心猕猴桃种植区域提升了300米海拔高度,六盘水市种植面积从2013年不到2万亩发展到至今的20.8万亩,累计新增18万余亩。

  2023年,通过六盘水市猕猴桃专班邀请省市各水果专班对全市猕猴桃测产检查,全市新建3万亩和建成3万亩猕猴桃“吨产园”均达标达产。

  通过测产情况来看,六盘水全市猕猴桃产量达6.3万吨,综合产值达1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9.9%和66.67%。

  帮助打造“弥你红”、“凉都红心”等知名品牌,猕猴桃产业成为水城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使水城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1年进入农业部现代农业体系的示范县

  通过双方多年努力,六盘水全市猕猴桃产业基本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城区米箩猕猴桃产业园区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及“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多个称号。2013年以来连续5年蝉联贵州省农业园区综合绩效考评第一名。2021年9月猕猴桃产业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城区成为产业技术体系的示范区,持续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关注。

  小小猕猴桃成为农民“小康果”和企业家的“创业果”

  据了解,连续多年,水城区的红阳猕猴桃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优质果园亩产提升到2000斤以上。引进品种‘东红‘实现了定植第三年小投产,第四年亩产达到500斤以上,第五年亩产达1500斤以上,2023年高产超5000斤,果农每亩收入5000元至5万元。

  其中水城区猕猴桃产业覆盖水城区19个乡镇70个行政村,带动3.73万户14.22万人增收。

  此外,通过帮扶,让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展还取得了“生产理念提升、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连续10年的集中授课和实地田间指导,六盘水各级农技人员、市场主体和生产一线人员的生产管理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地坡改梯、重施粗有机料改良土壤、重施有机肥,疏蕾疏花、科学使用生长调节剂、果实套袋防软腐病和柑桔小实蝇、小型农机运用、科学采收、科学贮藏保鲜等先进技术已经在水城县果园屡见不鲜。累计为该市培训中层技术人员超5000余人次、基层一线技术人员超30000余人次。同时为当地培养了本地专家20余名。取得的科技成果,获奖成果2项、鉴定成果2项,制定并颁布“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体系”地方标准10个,发表相关论文6篇,其中3篇SCI。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六盘水帮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联合中国科学院其他单位、六盘水市、水城区的各级农业部门,在防灾减灾技术的创新、优良高抗品种的培育、智慧农机的研发、病害的生物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出新成果帮助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助力六盘水市的乡村振兴,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另悉,中国科学院还聚焦六盘水刺梨、茶叶、食用菌、小黄姜、“钻心乌”马铃薯、山桐子、中药材、陆稻、魔芋等产业提质增效展开帮扶,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出了“科技”和“志智”之力,切实践行了定点帮扶的责任与担当,绘就了凉都帮扶新画卷。(胡绍山)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