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20日电  题:王元亮:专心为百姓做放心药

  作者 孙 妤

  “我每天按时巡查设备的状态、温湿度、压差、药品的抽检记录,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日前,在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车间里,车间主任王元亮正指导制粒班组员工进行设备操作。

  二十多年前,王元亮是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学徒工,在公司的精心培养下,如今他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车间主任、制药工程师。

  1996年,王元亮进入贵州万胜药业公司工作以来,一直扎根生产一线,刻苦专研药品生产工艺,尤其对制粒、胶囊填充、包衣,压片等工艺流程颇为熟练,先后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关克难,为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5年,公司为响应政府退城进园号召进行改建搬迁,在全新的设备和生产环境中,产品的生产工艺需进行全新的摸索和改进。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距离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颁证检查时间截点越来越近。身处生产岗位的王元亮不畏困难,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怀揣不成功不罢休的工作热情,吃住在厂一个多月,经过一次又一次攻关克难,硬是啃下了这根“硬骨头”,以最短的时间生产出合格药品,并完成GMP检查“不可缺项”的生产工艺规程编写。

  作为一名制药人,王元亮始终坚守“技术创新、质量第一”的理念。公司每年的出货量3万余件,二十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和因产品质量的投诉。

  “这个行业不仅关乎企业信誉,更关乎群众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时,王元亮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特别爱较真。

  成功无捷径,唯有不断探索创新。2018年公司开发中药胶囊制剂新产品,以前从来没有生产过。王元亮接到任务后,带头主持、潜心研究,带领团队连续做了多次试验,填充质量始终达不到重量要求。那段时间,他利用晚上加班,甚至通宵达旦开展制粒、填充试验,在获得试验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判及总结。小试取得成功后批量生产,胶囊生产线每年为公司创收3000万元以上。

  “医药行业事关民生福祉!我们就是要做老百姓的‘良心药’‘放心药’。”王元亮说,守住初心,守住良心,这就是他从事这个行业的情怀。

  药品生产对药剂的菌检要求非常严格,影响的因素有物料、人员、环境等,王元亮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总结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菌检合格,为生产节约了时间及成本,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王元亮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遵义工匠”等称号,他所带领的班组被省总工会命名为“贵州省工人先锋号”。

  近几年,王元亮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带头作用,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制作技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公司培养制药技术人才20余人,制药工程师2人。同时还指导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药高专科学校500余名实习完成生产实践,为贵州发展中医药事业输送更多能工巧匠。

  这次当选为贵州工会十五大代表,让王元亮又增加了一份荣誉和责任。“多年来,工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和劳模工匠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为职工成长搭建了创新攻关、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平台,让一线职工工作跑出加速度。”王元亮深有感触地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