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5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廖飞14日做客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在线访谈”时表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支撑和引领贵州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科技工作走出洼地,一些领域攀上了高地,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

  贵州科技工作创新能力位次大幅提升。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从中国全国第22位前进到第18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第30位前进到第25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贵州科技工作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成功攻克农村民居工厂化建造、大跨斜拉桥建设等关键技术,仅2019年—2020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就将新增271亿元销售额。

  贵州科技工作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投入使用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从2家增加到6家,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家,贵州省全部市(州)都有了高新区。

  廖飞说,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重点方向不同。当前,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实际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我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大数据为引领,把握新态势、塑造新优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等身边事组织攻关。这些技术难题解决了就是领先成果。二是以改革、开放弥补短板。“硬件不足软件补”,每年都在省一级率先推出改革开放举措,例如创新券,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榜单“揭榜挂帅”,设立项目管理处,公布权责清单运行规定,重大设施仪器GOCO,等等。三是强化企业基本盘。如果只看高校院所、院士数量、获奖成果,很难解释深圳、苏州科技工作排位。贵州近学深圳,远学苏州,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型企业是贵州科技的亮点,贵州有中国西部唯一的超级独角兽企业。贵州企业创新意识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例排全国第12位。创新型领军企业快速成长、相继上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5年近5倍、达到1897家。

  廖飞表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以改革、开放弥补自身科技资源薄弱的短板,以改革激发内部创新潜力、以开放汇聚外部创新资源。贵州是中国唯一在省级层面出台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省份,每年都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些改革开放举措。2017年探索“揭榜挂帅”推行技术榜单制,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2018年单独设立项目管理处,实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流水线作业;2019年开展专职科技特派员试点,以10万年薪选派40名专职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县服务;2020年发布《权责事项运行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是贵州省直单位第一个类似规定,也是全国科技系统第一个;2021年率先引入“政府所有承包方运营(GOCO)”创新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开展疏通政策堵点“百问百答”。

  廖飞说,“十四五”贵州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重塑性改革。二是深化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加强各类财政科技项目之间的协同衔接和接续支持机制。探索重大科技项目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双总制”。三是深化科研院所和高校改革。推动科研院所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低效问题。

  人才不足是制约贵州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廖飞表示,贵州一方面通过改革激发内部潜力。如通过政策“百问百答”帮助贵州医科大学以知识产权作价3400万入股,引发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取消科研单位项目申报限项。2020年贵州省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排全国第10位,省级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数和经费分别是2015年的3倍和3.6倍。另一方面通过开放汇聚外部资源。截至目前共发布10批24个技术榜单,立项实施11个重大科技项目,吸引120多个省内外科研团队参与揭榜。贵州省“揭榜挂帅”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做法被中国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

  廖飞说,未来贵州将从完善政策、建强平台两方面完善人才措施。贵州将探索重点产业人才引进“123”政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初次分配向劳动和知识价值倾斜的分配机制;支持建设射电天文领域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按国家实验室定位组建黔灵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具有人才吸引力的创新高地。

  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方面,贵州科技将如何发挥作用?廖飞表示,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贵州省科技厅已出台或推动出台的8个文件,贵州将通过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四个培育”,在结构调优、总量做大、龙头建强、股权化债等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与2020年对比,预计2025年通过科技创新为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贡献2000亿元增量、力争4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1万亿元,建成一批具有“科技地标”特点的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