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纳雍县董地乡青山村,层林尽染、景色如画。吃过早饭,护林员杨荣便拿着弯刀巡山护林。

  杨荣是村里的脱贫户,今年3月,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勇在开展严防返贫风险大走访大排查时,了解到杨荣春节前从七星关城区务工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有返贫风险。于是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把杨荣纳入公益岗位,成为护林员,每个月有800元的稳定收入。

  “摘掉贫困帽后,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董地乡党委书记陈彬说,乡里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采取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大走访大排查、乡里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返贫风险的措施,第一时间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毕节市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防止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培育提升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

  同时,毕节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将工作重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突出到户到人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通过“三个转变”措施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走前列、作示范。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小海镇,正好遇见40吨白萝卜从基地装车直接发往广东市场。这是此前一位广东客商通过“一码贵州”平台下的订单。

  当地除了白萝卜订单不断,应季的南瓜、冬瓜、莲花白等农特产品也热销省内外市场。仅10月份,小海镇的农特产品销售金额就超过97万元。

  今年7月,毕节市建成全省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中8个市级枢纽仓之一的“黔货云仓·毕节枢纽仓”,初步实现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

  “黔货云仓·毕节枢纽仓”的建成,为乌蒙山区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了“快车道”,让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更有信心。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今年,毕节市研究制定了《毕节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方案》,统筹兼顾“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特色传统村落示范点等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规划建设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36个。

  大方县星宿乡河山村,群山环绕,碧水清流,一栋栋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硬化路纵横交错,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这里,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河山村党支部书记侯明志说,河山村之变,得益于群众住房得到改造提升,全村“三改”“组组通”、安全饮水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并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同时,该村积极开展“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以及“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治理,民风民俗日益淳朴,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乡村治理有成效,村美民富人和谐。放眼今日的黔西北大地,像河山村一样的村庄不在少数。

  据了解,截至目前,毕节已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54个,建成农村污水治理设施6024套,完成问题厕所整改13210户,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1896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3%。

  “硬件”和“软件”同步强化,毕节各地乡村“外在美”“内在美”兼具,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撕掉了千百年绝对贫困标签的毕节,正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闵建华 谢朝政 翟培声 汪瑞梁 夏民)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