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中新记者看贵州>>正文
从花茂村到化屋村 看贵州脱贫群众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1-02-04 14:18:29 稿件来源:中新网贵州

  2021年2月3日,正值立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2021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习近平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2021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习近平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贵州是中国最后脱贫的9个贫困县所在省份,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民族也没少。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曾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已经全部脱贫,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中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08年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来到贵州。化屋、花茂、楼纳、万山……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看贵州脱贫群众的美好生活。

  化屋村:昔日悬崖村 如今成为百里画廊新风景

化屋村一隅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化屋村一隅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曾经的化屋村被大自然的天险包围,村里房屋破漏,不通水、电、路,是个与世隔绝的“悬崖村”。化屋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1988年,全村年人均收入214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63.6%,近年来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业,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化屋村内的特色民宿  范晖 摄(贵景网发)
化屋村内的特色民宿 范晖 摄(贵景网发)

  几十年过去,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民生项目的落地生根,化屋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如今,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育苗基地、乌鸡养殖场,民宿餐饮已成规模。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领略自然美景,感受苗族风情。 

化屋村少数民族同胞迎游客    罗士朝摄
化屋村少数民族同胞迎游客 罗士朝摄

  2019年9月,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新线路正式开启,“十一”黄金周化屋景区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

  花茂村:荒茂田到花繁叶茂 村民都笑了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这些年,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改名为“花茂”,寓花繁叶茂之意。花茂村以“经营乡村”为理念,山中有田、田中有院,融山水田园为一体。环境好了,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村里顺势成立旅游公司,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如今民,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初具规模,花茂村依托青山绿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路”。2019年,花茂村接待游客数量1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多元(人民币,下同)。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56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9%降低到2019年的零。

贵州遵义花茂村生产的土陶罐。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花茂村村民生产的土陶罐已卖至全国各地。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游客在花茂村游玩。瞿宏伦 摄
游客在花茂村游玩。瞿宏伦 摄
航拍遵义花茂村田园春色  瞿宏伦 摄
航拍花茂村田园春色 瞿宏伦 摄

  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美丽乡村“花繁叶茂”,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田园风光,花茂村将这些特色串在一起,交相辉映。

  楼纳村:从国家级贫困村到美丽乡村试点

  楼纳,布依族语言意为“美丽的田坝”。2004年以前,这片田坝上的村民过着贫穷的生活。如今走进兴义市楼纳村,四周青山环绕,一排排仿古式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清澈的楼纳河穿寨而过,放眼远眺,万峰翠绿,江水碧蓝。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如今已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贵州省兴义市义龙试验区楼纳村,布依族民众欢庆一年一度的开秧节。张晖 摄
在楼纳村,布依族民众欢庆一年一度的开秧节。张晖 摄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在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楼纳村演出现场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在楼纳村的演出现场。
楼纳村风貌。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供图
楼纳村风貌。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的楼纳村,工业化农业、多元化农业、生态观光农业让土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精致的特色民居透出生活的富足与惬意;自然山水风光引得游客兴浓,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万山:从人去楼空到旅游小镇

  20世纪50年代,铜仁万山曾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融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当年的万山被誉为“中国汞都”。当矿老山空、资源枯竭之后,曾经的辉煌便不复存在。 

2021春节将至,铜仁万山区朱砂工艺产业园内赶制朱砂年画。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叶顺强 摄
2021春节将至,铜仁万山区朱砂工艺产业园内赶制朱砂年画。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叶顺强 摄  
图为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一隅  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一隅 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万山的矿产资源开始趋近枯竭,加之多年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当地的发展一度陷入“矿竭城衰”困境。2009年,万山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通过产业原地转型,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

2021年1月13日《看万山红遍》开机仪式现场。 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1月13日《看万山红遍》开机仪式现场。 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将曾经废弃的矿区建筑改造成富有年代感的景点。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利用原汞矿遗迹遗址、朱砂文化打造矿山博物馆、970公里的“地下长城”、结合山水自然景观和凉爽气候结合,玻,建造栈道等景点,打造特色旅游。讲述了中国“汞都”铜仁市万山区从资源枯竭到涅槃重生的过程电视剧《看万山红遍》正在当地拍摄。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

  “十四五”时期贵州发展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高质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挖大数据“钻石矿”,把“绿色+”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四个轮子一起转”,让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列车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