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赤水河畔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中有的曾经是酿酒厂的员工,有的曾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有的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有当地的企业家,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称呼“巡河员”。 他们昼夜巡河,只为家乡环保贡献自身力量。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生态屏障,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最后在四川汇入长江。赤水河干流遵义段是国家水利部第二届“最美家乡河”,涉及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全长236.3公里,占赤水河总长的54.1%,赤水河作为典型的跨省界河流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珍稀物种繁衍生息的家园,守护“一河清水”的共识在当地已深入人心。

图为2023年11月22日,巡河员向英俊准备开始巡河工作。

图为2023年11月22日,巡河员向英俊准备开始巡河工作。

图为2023年11月22日,巡河员向英俊在进行日常巡河工作。

图为2023年11月22日,巡河员向英俊在进行日常巡河工作。

  在赤水市复兴镇双龙村河道上,村民向英俊正在进行日常巡河工作。“现在随着大家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不仅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两岸植被也越来越茂盛。”向英俊说。

  向英俊是赤水市文华街道的渔民,禁捕前全家以打渔为生,于2016年9月转业转产后,到渔政综合执法平台从事渔政执法船驾驶和渔政巡护员工作,还参与赤水河渔业资源监测工作,定期对渔业资源进行监测,曾经的渔民成为了鱼类资源的守护者。

  根据中科院水生所监测数据显示,经过5年的休养生息,赤水河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持续升高。赤水河流域鱼类种群从5年前的108种恢复至167种。

图为在中科院赤水河珍惜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中展示的鱼类。

图为在中科院赤水河珍惜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中展示的鱼类。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赤水河流域(遵义段)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实现了流域内河流、水库河长全覆盖,并探索创新了“互派河长”“流域河长”机制,以及“河长+警长+检察长+义务监督员+巡查保洁员”的“三长两员”治河模式,有效推动“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

图为2023年11月22日,赤水河巡河员张成勇在工作中。

图为2023年11月22日,赤水河巡河员张成勇在工作中。

  “昔日河谷千疮百孔,如今河岸鱼鸟花香”,位于仁怀市五马镇境内的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也是赤水河水域重点生态保护区。

  上世纪90年代,五马镇大力发展造纸业、煤炭产业,11家煤厂和278家造纸作坊让五马一跃成为“辉煌”工业小镇,面对煤厂、造纸作坊产生的废水废料乱排乱堆现象,五马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整治下,五马镇全面关停污染企业、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举措让五马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17年,仁怀市五马镇辖区内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自发组织,成立了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百余名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不定期开展义务巡河护河活动。在协会成立前,当地群众环保意识不高,随意倾倒垃圾、乱排乱放污水、非法捕鱼电鱼等现象严重,生态环保修复和建设工作进展迟缓。

图为2023年11月21日,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和志愿者在五马河巡河。

图为2023年11月21日,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和志愿者在五马河巡河。

图为2023年11月21日,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在五马河巡河,郭小勇以前曾是当地酒厂的一名员工。

  图为2023年11月21日,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在五马河巡河,郭小勇以前曾是当地酒厂的一名员工。

  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说:“作为我们世代生长在这条河边的五马人,我们完全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我们身边的这条小河。以前五马河河水很脏,臭味大老远都能闻到。如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河水变清澈了,河道变干净了,村民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其中,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快速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航拍赤水河(遵义段)。

图为航拍赤水河(遵义段)。

  美丽的赤水河,在两岸人们的呵护中,成为了一条镶嵌在西部群山中的生态与幸福之河。(图/文:中新社记者 杜洋)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