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太平镇凯文小学位于梵净山旅游环线,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是交通极为闭塞、守着绿水青山宝地的穷乡僻壤。60岁的谭世川,在这里一待就是43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早些年,因公办教师不愿进偏僻的凯文村,招民办教师进村执教犹如“大海捞针”,没有老师教孩子们读书,成为时任凯文村村委会主任龙祖学最大的难题。

  谭世川的父亲谭学良是凯文小学的一名教师,因身患重病不能继续执教,受过良好教育的谭世川便进入了龙祖学的视线,在家人和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劝说下,谭世川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从教生涯。

  “第一次踏上讲台,心里感觉到有点紧张,当给学生上课,抽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山里娃娃胆子小,他们更紧张,面红耳赤的,我就觉得以后要从这方面努力,要把学生的自信心提起来。”谭世川回忆。

  当时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仅为6.5元,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有人提出愿意出资资助他自主创业,但被谭世川拒绝了。他说:“这里缺老师,少老师,钱再少,我都要安心从教,把山里娃娃带出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谭世川还资助了8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了让娃娃们有学上,他跑遍了山里山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我初中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和我一样。”谈及此,谭世川数度哽咽。

  “谭老师挨家挨户地问,跟我们讨论孩子上学的事,说实在拿不出钱,他来想办法。”凯文村村民文清平说,我后来才知道,我们村娃娃们那年读书140元的学杂费,都记在了谭老师的头上。”

  学生学习环境艰苦,他既是校长也是家长。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为解决凯文小学饮用水问题,谭世川借用村民的摩托车运输锄头、铁锹等工具前往水源地搭建自来水管,途经下坡路段时,为避让村民,车和人一起往悬崖边冲去,他及时跳车捡回了一条命,但仍然摔断了三根肋骨。

  凯文小学门前有一条河,河床宽近30米,河上没有桥,每天有90多名学生要渡河上下学。谭世川担心学生安全,常常提前到河边等学生,背学生过河,这一背就是近30年。直到2009年,总长100多公里的梵净山环线旅游公路和通往松桃的县级公路开工建设,凯文小学门口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桥梁,才结束了背学生过河的日子。

  为了节约修建费用,自己搬砖搭建教学楼;为了解决全校师生饮水问题,跑到三公里外的牛闹沟引水;没有课桌凳子,自己动手给学生们改桌椅……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老者,谭世川的大半生都在这所学校度过。寒来暑往,孩子们一批批“走出去”,并肩战斗的老师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谭世川始终在这里坚守着。

  2017年,谭世川年岁渐长,已不适应校长岗位,他辞去了校长职务,和妻子一起为学生们做饭。虽然谭世川不再上课,但他始终把孩子们的成长装在心里,用爱滋润每一片心田,用爱感悟着每一个孩子。

  随着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不断改善,村民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凯文小学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少。两年前,孩子们已全部到县镇中心学校就读,学校闲置,但谭世川仍然没有走。

  “如果学校没得人管,很快就会报废。我虽然已退休,但我是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学校已成了我的家,就让我再为国家守着这个学校吧。”谭世川深情地说。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琴)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