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日电 题:贵州沿河:“内外兼修”擦亮文明城市幸福底色

  作者 赵劲淞

  沿河县城全貌。沿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力攻坚薄弱环节,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最前沿,用硬件扮靓“面子”,用软件充实“里子”,高标准推动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如今,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精准发力 建设宜居家园

  聚焦党建赋能。该县积极探索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上下联动的部镇联动改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项目、人力等方面需求清单,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截至目前,组织召开联席会议7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93个,23个乡镇(街道)制定需求清单108个。

  聚焦志愿服务。该县坚持以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制定“年度活动策划清单”,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寻常百姓家”。2023年以来,已开展县级示范活动20余场。

  聚焦精细治理。该县围绕“四整治”“四提升”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对乡村环境美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将县城区划分为27个片区和145个网格,分别由27名县级领导和145个单位包保负责,实行“四级”网格包保制度和“一月一清单、二月一督导、三月一推进、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工作模式,分别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下达任务清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颜值内涵不断提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加减法”,让全县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群众生活的更加安逸、舒心。

  共建共享 传递文明之光

  突出文化滋养。该县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培育文明新风、丰富文化底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结合快板、小品、金钱杆等表演形式,创作了一批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土家儿女颂四好》《新时代乡村生活》《党的政策就是好》等作品,激发出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今年以来,该县利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50余场次,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突出榜样引领。在扮靓城市的同时,还得引领居民崇德向善,激发文明城市内生动力。该县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选树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动员、严格程序,挖掘了一批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5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6人荣登“贵州好人榜”,24人荣登“铜仁好人榜”,并依托院坝会、两微一端等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把榜样的示范作用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精神动力。

  突出平台融合。该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抓实主题策划、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在县属主流媒体平台开设“文明实践 沿河风采”专题栏目,刊发创文新闻稿件300余篇次。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制作《“文明公约”新说唱》《文明养犬 “宠”我做起》等短视频12期,总流量达50万人次,在中央、省、市级新闻主流媒体播发稿件156条次,其中,《文明之花在静静绽放》在学习强国上浏览达2万余人次,《志愿服务吹起城乡文明乡风》在人民网上浏览量达8万余人次,新华社刊发的《沿河:兑换残币解民忧 热情服务暖人心》浏览量达10万余人次,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组组有力的数据、一件件鲜活的事例、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擦亮了沿河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它正在以奋勇无前的进取精神,掀起创文工作新高潮,一座“内外兼修”的文明江城正在乌江边加速崛起。(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