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8日电 题:搬迁户的新生活:农民变社区干部 管小家到“大管家”

  作者 宋安念 周燕玲

  从偏远山区搬到贵州铜仁市万山区的“80后”妇女何英没想到,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的身份职业也随之改变,并且成为一名社区里的“大管家”。

  2018年,家住贵州思南县大河坝镇勤俭村的贫困户何英一家,经审核合格成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当年8月底,全家十余口人背着行李,来到了他们现在的新家——万山区旺家社区安置点,成为了安置点第一批跨区县搬迁的移民。

  旺家社区是万山区最大的跨区域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困难民众4032户17963人入住。在这里,幼儿园、小学、初中、居委会、警务室、卫生服务站、扶贫微工厂、小超市等一应俱全。

  对于何英一家来说,搬进城,不仅带给孩子便捷的交通,还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家里满墙的奖状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何英最骄傲的事情;而她自己,也被推荐到社区上班,成为了一名“就业协管员”。

  何英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于民众家里、企业、工厂之间,为社区民众牵线搭桥,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从农村搬来后,不适应城市生活也很难找工作,但是要想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就必须得有一份工作,我必须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找工作。”何英这样说道。

  好在旺家社区建设了一座600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入驻了贵州苗绣、阿里巴巴大数据标注公司、芊意荟服装厂等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为搬迁民众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4年多的时间里,何英就帮助600余名搬迁民众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由于搬迁民众后续保障服务工作量大,衔接就业、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子女入学等问题较多,有些搬迁民众产生了在城市生活不习惯、办事不方便等想法,为此,何英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积极入户走访,帮大家排忧解难。

  走访过程中,何英发现社区有不少家庭的年轻人纷纷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偶尔遇到突发情况还不知如何解决。

  于是社区推行“代理儿女”“代理家长”“代理老师”的“三个代理”模式,解决留下老人和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同时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医生、年轻党员、社区青少年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搬迁居民提供周到服务。

  81岁的张华清,2019年从贵州思南县搬到旺家社区。儿子去世早,孙女已远嫁他乡,孙子在贵阳工作,张华清成了空巢老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志愿者以“代理儿女”身份经常为他送去温暖和关怀。“志愿者们经常来我家看我,陪我聊天,帮我打扫卫生,我很感谢他们。”张华清老人说。

  有一次,何英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因居民乱丢烟头,引燃了晾晒在阳台的棉被。何英提醒屋主要注意安全,可屋主非但不领情,反而骂她多管闲事,这让何英非常难过,甚至有过想要放弃这份工作的念头。

  经过这次事件后,何英意识到社区民众安全的重要性,于是组建了“老妈妈防火团”,成员为有文化有见识的31名大妈。“老妈妈防火团”在社区向居民宣传家庭暴力、高空抛物等法律法规知识和典型案例,排查社区和居民家庭隐患,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帮助居民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为创新搬迁社区治理模式,2021年11月,何英注册还成立了“英姐来帮忙”工作室,在她的鼓励下,社区居民许平带领36名妇女利用空闲时间手工编织工艺品,实现了灵活就业;残疾人吴传亮夫妇俩在城区一家复烤厂找到保洁工作;赵某一家化解了婆媳矛盾和紧张的夫妻关系,现在一家人团结和谐在社区开启了创业之路。

  如今,旺家社区成了一个幸福家园,街道干净、楼宇崭新、基础设施完善,就医、就学、就业便利,搬迁民众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何英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真心付出成为了搬迁民众口中的“知心人”,社区里的“大管家”。

  现在的何英是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妇联主席,2021年12月她还当选为铜仁市三届人大代表、万山区三届人大代表,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被贵州省总工会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壮阔大迁徙“一步跨千年”,何英是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中的一个缩影。在贵州,广大山区民众祖祖辈辈居住在山高、谷深、地势切割大的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用四年多时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人数占中国搬迁贫困人口六分之一,相当于冰岛总人口的5倍多。

  搬出大山不是终点,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州强化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等“五个体系”,切实解决搬迁民众的后顾之忧。如今,贵州易地搬迁实现了集中安置区100%覆盖教育配套设施、100%覆盖医疗卫生服务、100%实现搬迁劳动力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等“10个100%”。搬迁民众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