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14日电(殷选择 张伟)中国公安部近年来以支持贵州省兴仁市、普安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为带动,实施帮扶项目近千个,有效拓展产业帮扶路子,帮助两地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扶上马再送一程“输血”推进乡村振兴

  生产车间一片忙碌,从裁剪面料、成品加工、包装物流等各环节的工作都是罗新在调度。“我原来在浙江一家服装厂打工,业务熟,也懂一些管理。2019年,得知中国公安部引进服装厂落户这里,待遇也还可以,开业第一周我就回来进厂了。来了四年,感觉来对了!”

  罗新是从普安县高棉乡易地扶贫搬迁到茶源街道的新市民,现在是中国公安部引进落户本地的一家服装企业车间主任,保底月薪“7000元+”。工作一年后,看到企业产销稳定,罗新的妻子也同来务工,月薪3500元左右。“每天上午到下午工作八小时,准点下班,一年加班顶多一、两次。我们家三个小孩就近上学,务工挣钱和照管孩子两不误,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上述企业2023年订单有望突破7000万元,能保障145名员工收入稳定。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订单不足的话,企业将从总公司调单过来做,确保员工有钱挣。同时加强在全国各地投标跑订单的工作,力争再加生产线、保增产,这样就能带动更多搬迁民众加入进来共享发展红利。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织密返贫防线是关键。确保“四个不摘”落到实处、让帮扶政策持续发力,这样的定点帮扶才能让民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中国公安部支援1000万元在普安县建成“万亩茶园”,种植1.0687万亩茶树。投入1200万元建成高棉乡、新店镇、罗汉镇三个茶叶加工厂,实现茶青就近生产。促成普安红·普夷堂企业与“万亩茶园”涉及的6个乡镇茶农签订兜底收购协议,出资5500万元收购茶青,带动1.28万余人增收致富。

  ——中国公安部在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和本陇村、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创建乌金鸡生态养殖基地,每年出栏4万余羽,通过对接阿里巴巴将普安乌金鸡纳入贵阳和昆明知名商超供应,乌金鸡产业更加成熟。

  ——中国公安部投入资金3449万元,帮助打造了巴西菇、茭白、白姜、水果萝卜等种植基地,覆盖带动2745户13273人增收。帮助协调引进包括服饰、茶叶等领域的8家企业,投资逾2亿元建立生产车间,解决3200名民众就业。

  培训就业两手抓“造血”拓展增收渠道

  “学种五谷子(薏仁米)、学养鸡、学藤编,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村民、共产党员潘家宽咧着嘴笑出了声。他是农技培训班的常驻学员,“姜书记说我是党员,要积极参与,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学习、一起致富。我寻思就是这道理,一拍大腿,就这么干!”

  潘家宽介绍,没有系统培训之前,村里薏仁米亩产300斤。通过专家培训,全村实行标准化种植薏仁米,解决了种植中施肥、防病虫害等难题,如今亩产达到了600斤,收益整整翻了一倍。

  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头雁引领群雁”方式帮助更多人“造血”,需要在基层组织和帮扶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引领。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中国公安部投入帮扶资金693万元,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先后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新县域经济下的电商发展之路”等培训班10期,培训普安县、兴仁市基层干部2066名。开展乌金鸡、黄牛、生猪养殖及茶叶种植、乡村旅游等培训71期,累计培训人员5023名。

  “这些培训催生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种养+销售’大户。”黔西南州公安局“定点帮扶联络办”负责人表示,对于提升受训民众生产经营技能、带动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培训干部民众强化帮扶地区内部“造血”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助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公安部定点帮扶还强化了“劳务输出”这个外部“造血”功能,以“稳就业”不断夯实帮扶地区民生之本和稳定之基。

  “点对点务工接送,非常方便,感谢政府和厦门公安的帮助。”2023年1月29日,普安县175名外出务工人员搭乘专机踏上了到福建省厦门市务工之路,普安县高棉乡的舒百丽对务工包接送服务很是感激。

  劳务输转促就业,厦门积极公安助力中国公安部定点帮扶黔西南州。近两年,厦门市公安局根据中国公安部定点帮扶工作要求,促成市、州两地人社局签订了《劳务输入基地合作协议》,协调30余家企业定向输入工作岗位2560个,完成劳务输转800余人,有力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产业发展可持续“活血”激发内生动力

  青山环抱中的兴仁市金州小黄牛全产业链项目,是中国公安部支援新龙场镇204万元入股、地方出资770万元打造的全额国有企业,2022年出栏300头生态牛,产值400余万元。现存栏养殖440头,发展势头喜人。

  “项目基地除了生产经营,最重要的是带动民众发展生态肉牛养殖,通过‘公安+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真武山街道办事处派驻负责企业协调建设的干部谭龙介绍,“农户可从这里购置小牛仔,养大后由基地保底收购。同时,农户从基地购牛还可享受贷款担保服务。”

  “我们先看看,我想买10头!”“我俩一起来的,我想买20头!”5月30日,兴仁市回龙镇鸡谷村的养牛大户王安江、纳壁村的养牛大户徐立相约来到金州小黄牛全产业链项目基地,在养殖场内转了好几圈。

  王安江目前养有20多头牛,徐立养有30多头,趁着近期牛市价格不高,打算购买一批先养着,等到秋冬季牛肉涨价的时候再出手。

  因有效辐射周边,项目现已带动3500余户民众加入“养牛队伍”,养殖基地也增加了屯脚镇、下山镇、马马崖镇三处。“民众的牛养大后基地会优先统购,养到一千斤以上就集中输送到广东,依托我们在那边收购的屠宰场和冷链库,推广打响‘金州小黄牛’品牌。”谭龙说。

  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好特色产业,注重“产销一体”化发展,是增强帮扶产业竞争力和激发帮扶地区民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抓手,能更好地发挥出“活血”的效果。

  中国公安部援建的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腊肉厂,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优先收购本村养殖的生猪,大大激发了村民的养猪热情。

  “我年初卖了5头猪给厂里,收入2万多元。现在养了4头。我准备新建猪圈,多养几头!”腊肉厂员工、村民张帮兵说。

  员工如此,致富带头人、腊肉厂负责人王国建更是如此。“我们2023年底的目标是收购生猪200头,力争在年初销售2万斤腊肉的基础上翻一番!”王国建说,“接下来将开通直播带货,打开线上销路。”

  目前,中国公安部又以消费帮扶为抓手,在中国公安部将普安、兴仁两地农特产口纳入“832”扶贫采购平台,在直属各单位设立销售点180余个,2次组织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直播带货销售两地农特产品共计1300余万元,不断巩固提升两地农特产品市场份额,更好地续写产业振兴新答卷。(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