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六盘水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优质服务、优质环境和最大诚意吸引人才、聚揽人才、成就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各类专家人才留在六盘水、扎根六盘水、圆梦六盘水。

  人才兴则事业旺,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之基。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近年来,六盘水持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深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全市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机制日益健全、人才环境持续改善、人才效能逐步释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健全新机制,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

  当下,踏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幸福六盘水实践新征程的六盘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六盘水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六盘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按照“优于历史、优于本省、优于西部”的原则,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办法40余个,提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激励保障等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2+X”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着力强引进,建设建强引才“强磁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聚焦全市重点发展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首位产业和七大产业板块急需紧缺人才,把人才引进和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全市100余家引才单位连续十一年参加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累计接待各类人才4.2万余人次,现场签约3840余人,签约人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处于领先,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800余名,其中,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3200余名。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设立市级“人才编制池”,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编制,用于重点领域、行业和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紧盯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引进重点产业人才和团队,变个别引进为团队引进,如:水城经济开发区推行“人才+团队+项目”的引才模式,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1名院士及10名科研人员,开展“玄武岩”项目研发工作。柔性引进山东科技大学“长江学者”陈绍杰教授团队和大连大学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王贺新教授团队到我市开展矿山岩石开采控制和果树育种等科研项目。

  积蓄新动能,搭建人才创业“孵化器”。

  注重培育高层次青年人才。启动实施六盘水市高层次青年人才和市管专家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博士、正高级职称、国家注册师等高层次青年人才,累计纳入培养对象1132名,命名市管专家223名。

  培育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入选“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58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42人。

  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多举措激发人才活力,目前,全市建有省级以上人才平台2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及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人才平台18个,水城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农业产业园之一,“六盘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盘活了本土人才资源,厚植了人才优势,积蓄了发展动力。

  促进新发展,激活人才效能“转化器”。

  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人才资源。采取挂职帮扶、组团式援助、培训指导等方式,与大连市互派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1630人,举办各类培训368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项。中山市先后选派179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交流,我市共计选派333专业技术人才前往中山市交流学习。

  充分激发人才效能。印发实施《六盘水市博士教授服务“四化”行动方案》,组建5个服务团成员共131人,大力开展订单式配送服务,制定实施《六盘水市鼓励企业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奖补办法(试行)》,给予企业引育优质人才一次性2000元至50万元资金奖励,推动引进人才申报各类项目获批281个,争取立项经费1585万元,授权专利500余项,快速推进七大新兴产业发展,铝精深加工初步形成年产50亿元产业集群,以无水染整为特色的纺织产业链初见成效,玄武岩纤维产能领先全国。

  “全链条”服务,解招引人才后顾之忧。

  近者悦、远者来,人才聚、事业兴。有了“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还需要“人才满意”的留才环境。为了让人才从“情定凉都”,六盘水从优化人才环境、提供便利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努力创造良好人才环境。

  ——持续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及时兑现专家津贴、购房补贴、专家科研成果奖励等各类人才待遇,近五年来,全市共支出人才经费2520余万元。

  ——实行高层次人才直通服务。全市发放人才服务绿卡521张,从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5200余次。

  ——向全社会释放尊才爱才态度。“人才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表彰奖励、交流座谈。明确每年4月第四周星期五作为全市“人才日”,在“人才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表彰奖励、交流座谈等活动,持续向全社会释放尊才爱才、惜才重才的鲜明态度。

  ——为人才倾力打造服务平台。精心打造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实体化“人才之家”,整合“96567”人才服务热线,为人才提供诉求办理、研讨交流和项目合作的服务平台。

  ——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人才机制。每名市领导联系3-4名专家人才,通过定期走访联系,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困难问题106个,营造了“尊才爱才、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乌蒙腹地人才蔚起,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从曾经“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留才窘困到如今“一花引来百花开”蔚然成风。条条政策,饱含着六盘水以岗位用人,以环境养人,以事业留人的诚心,桩桩办法,洋溢着六盘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铸得千秋事的决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六盘水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六盘水实践呼唤天下英才。

  在新征程上,六盘水将终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优质服务、优质环境和最大诚意吸引人才、聚揽人才、成就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各类专家人才留在六盘水、扎根六盘水、圆梦六盘水。(六盘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弢)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