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主之声响彻六盘水之生态保护篇——以人大之力护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贵州西南,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一座仿若绿宝石般的年轻城市镶嵌在奇峰峻岭之中。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这里是因煤而建、因工而兴、承载着“三线精神”的“江南煤都”,也是奋力推动转型发展、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共赢的“生态绿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为证,绿水作凭,持续开展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日渐完备;坚决“向污染宣战”,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向深入,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突出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日益厚植的生态底色,见证着贵州省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续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篇章。

  用最严密法治筑牢生态屏障

  经夏入秋,乌蒙高原天高云淡,凉风扑面。记者一行沿着钟山区大湾镇韭菜坪景区的木栈道拾级而上,万顷韭菜花卷过漫山绿野,为景区披上一袭梦幻般的紫色华服。高山草甸,绚丽花海,云涛雾浪,连绵高峰,站在开阔的韭菜坪山巅俯首遥望,磅礴乌蒙的秀丽景象尽收眼底。

  韭菜坪地跨六盘水、毕节两市,虽然两地都高度重视景区保护与合理利用,但“一山两治”使两地面临协同保护长效机制缺失、法规层面刚性约束不足的桎梏,难以凝聚发展合力。2022年2月,贵州省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韭菜坪生态环境保护共同立法座谈会”,明确按照“统一条例名称、统一审议时间、统一施行时间”的原则,六盘水、毕节两市共同制定韭菜坪保护决定和各自的条例。两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平台,协商制定共同立法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先后召开3次联席会议、开展两次互访交流,就草案有关条文进行磋商、达成共识。

  2023年3月1日,《六盘水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毕节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同步施行。这是贵州省采取“共同决定+条例”模式跨市协同立法的首次尝试。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还及时启动了《六盘水市乌蒙大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拟纳入明年立法计划,为景区保护和管理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大气环境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2018年以来,六盘水持续守护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曾创下连续1350天空气优良率100%的纪录。成绩背后,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现实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守护蓝天的历程仍然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促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守护民众健康福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2023年8月24日,《六盘水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经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待报请批准后施行。“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方面立法,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环保立法体系,保护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六盘水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杜梅表示。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近年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保领域立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制度供给,出台了水城河保护条例、城市山体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通衢大道。

  监督“组合拳”铺就宜居亲民底色

  “经过集中整治和持续跟进,万全河的水质已经达标,周边的群众纷纷到河边散步,拍照打卡,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水城区水务局局长罗发林对前来回访的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说道。

  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不彻底、工业企业管理不到位、河道治理不持续、路面煤泥和污水沉积严重……曾经的万全河水质一度恶化,治污形势严峻复杂;如今,万全河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安居、宜居、更乐居,沿岸群众的治水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场“真刀真枪”的万全河水污染防治情况专题视察,折射出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履职的力度、韧劲与刚性。继万全河水污染防治专题视察活动后,2022年,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对北盘江六盘水段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视察。

  发源自乌蒙山脉的北盘江,在绵延万壑间俯冲而下,奔腾不息,犹如一把巨斧,劈开高耸入云的重峦叠嶂,塑造出雄奇险绝的峡谷景观。作为珠江流域水系的一级支流,北盘江承担着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责任。推进北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一份人大监督“成绩单”。

  创新监督方式,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政府网站刊登公告,向北盘江流域30个乡镇(街道)、335个村(居)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首次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与13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沟通交流,共商北盘江水污染防治之策;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北盘江流域乡镇(街道)及村居水污染防治问题开展暗查暗访,精准掌握污染源头,督促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打造全过程、全链条监督闭环。

  2023年5月,按照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工作评议组对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四新”主攻“四化”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情况开展评议调查。

  翻开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生态环境局专项工作评议的调查报告,召开动员会、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自查、专题询问、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推动问题整改环环相扣。背后,是人大监督力量铸就的坚实基座。

  “此次评议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民主性、公开性和权威性,有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坦诚说道。

  执法检查、专项视察、工作评议、回访督促……一系列“组合拳”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尽显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以刚性监督守护一方绿水青山、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代表力量呵护一湾碧水清波

  漫步在六枝河沿岸的健身步道上,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道两边葱郁的植被如同涂抹在大地之上的颜料,与河水共同染出一幅清新画卷。水在城中流,城在水中映,人在水边行,穿城而过的六枝河水清岸绿,为六盘水这座年轻的工业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六枝河是六枝特区人民的‘母亲河’,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河流全长35公里,其中9.2公里贯城而过。”六枝特区银壶街道议政代表李向惠告诉记者。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城镇人口的集聚,六枝河流域生态“欠账”增多,水质状况堪忧,以刚性约束为六枝河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成为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一道亟待解决的“必答题”。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系环境,让市民群众尽享生态保护福祉。在这场流域保护的人大法治实践中,代表力量从未缺席。

  “能不能制定一部法规来保护六枝河?”2022年8月,在六枝特区银壶街道召开的第一届街道议政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上,议政代表杨闯问政于“水”,直指六枝河水质恶化问题。

  银壶街道通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双联”活动和街道议政代表会,共征集意见建议58条,其中40条与六枝河污染治理相关,40条中有近一半涉及六枝河保护立法。

  针对这一情况,银壶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后报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收到建议后,积极向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争取,成功推动《六枝河保护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计划。

  “应该禁止沿河小餐馆往河里倒餐厨垃圾。”“六枝河历史上河道深,现在河床变高了,污泥多了,水草也多了,活水变成了死水,必须进行河道清淤。”“建议将六枝河管护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银壶街道人大工委联合辖区代表、党员和群众组成调研小组,带着《六枝河保护条例(草案)》文本深入选区。在六枝河保护立法民意征集座谈会、立法调研、集中视察和入户走访中,代表和群众积极建言献策,经银壶街道人大工委汇总整理研判,共收集意见11条。

  “街道议政代表杨闯,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巡河结果整理成电子笔记报送给街道,为有效治理河道提供了坚实依据。”李向惠告诉记者,银壶街道人大工委不断强化河道保护代表参与机制,推动人大代表、议政代表深度参与河道治理保护工作。

  带动小区居民清理河道垃圾、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清理河道两岸违建养殖……人大代表“巡河问水”,助一方流域治理,守一河碧水清波,不断提升群众对立法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同感。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法治实践中,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为“生态绿都”的蝶变故事唱响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的民主赞歌,让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土壤常净,让“绿宝石”闪耀乌蒙之巅。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