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0日电 题:贵州六盘水:一城清水满目春

  作者 李曼 李佳

  2023年,贵州六盘水一张水环境治理的“成绩单”令人眼亮——

  全市22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水质优良率(III类及以上断面比例)100%,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完成了2023年2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1条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顺利完成,1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

旧院水库。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六盘水市旧院水库。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六盘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共治共享、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盘水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全市河流分属三岔河、北盘江、南盘江3个流域,长10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71条,水,早已嵌入这座城市的灵魂。

  冬天暖阳下,穿城而过的水城河河水潺潺、飞鸟掠影,每一步都是宜人景色,每一步都有惊喜遇见。

龙贵地水库。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六盘水市龙贵地水库。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冬日晨光中,凤池园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波光潋滟,如果在摄影家的镜头前,每一幅都是绝美的风景画。

  ……

  一河风光,一河画卷。

  六盘水以实现“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怡人、生态功能自然”为目标,制定了水城河综合治理“路线图”、污水提质增效“四步走”、海绵城市建设“三协同”、河道生态修复“两提升”等规划,通过实施引清入河项目、管网诊断及清淤项目,以及水城河流域凤池园河水城古镇景观河道水体净化项目、水城河样板段生态修复等项目,使这条绕城穿行的“母亲河”,达到了“长制久清”的治理目标,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河”。

  每年春天光临,水城河两岸樱花绽放,清澈的河水倒映着粉红的花瓣,人们赏美景、品春色、拍美照,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水城河。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河。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加强水城河保护,推动水城河综合治理法治化,2017年6月1日,建市以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从此,碧水保护不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法可依。

  2017年,六盘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市、县、乡、村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全市1678名河长上岗履职,对全市306条河流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实施“河长+厂长”推动地企共治共管,增强企业参与河长制和水环境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目前,落实企业河长365名,

  这几年,六盘水市市级总河湖长、河湖长名单都会向社会公布。当地有哪些重要的河流湖泊、对应的河湖长是哪位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方式等,都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启动“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2019年6月成功入围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经过2年的示范建设,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7项,完成投资12.54亿元,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和污水管网“空白区”。

  目前,六盘水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实施九洞桥二期、“两沟一片”排水管渠改造、水城河截污箱涵检测及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已解决小屯污水处理厂晴天溢流问题。同时,六盘水还制定《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长效管理办法》,并以九洞桥污水厂为试点,逐步推行“厂—网”管理模式,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六盘水还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效果。2022年,六盘水市入围贵州省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进一步助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贵州六盘水市山水自然景致。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六盘水市山水自然景致。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样板段生态修复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提升河道生态和景观功能,以实现“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的建设效果。在凤池苑、明湖湿地、卡达凯斯湖的治理中,全面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区域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55个。

  同时,六盘水强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出台《六盘水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即到2025年,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并围绕控源截污、内源控制、生态修复、补水活水等方面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六盘水4条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治率达到100%。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悄然的变化,正是六盘水蹚出了一条崭新“水路”的真实写照,也见证了六盘水干部群众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在城区,六盘水借水城河一河清水华丽转身,沿河打造9公里特色街区,布局茶艺馆、工业特色酒吧、农副产品展示厅、旅行社、特色购物,形成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打造致富河。

  在乡村,通仲河(百车河)通过河流综合治理和升级,成功打造了滨河景观带、水车文化博览园、温泉疗养中心、水上实景秀等建设项目。

  一幅人水和谐的大美画卷正在凉都大地徐徐展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