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9日电(陈戈奕)“我们新堡村现在通过“三一模式”(一户一地一农场)改革,目前已经建成了6个农文旅结合的家庭农场,实现撂荒地整治百余亩。”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新堡村驻村选调生王天羽说。

  在第一次家庭联产承包中,农村耕地按照“远近搭配、好坏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形成的耕地较为碎片化,导致不便农户生产、不便机耕等弊端。

  作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贵阳市乌当区通过整治细碎化土地,新建一批家庭农场,激活了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乌当区在新堡村上下街组发动农户自愿调换耕地,把每家农户耕地各自集中成为一片,组建家庭农场,结合贵州山区实际,走农文旅结合发展之路。

  最终,林正福、汪远芳、杨兵兵等5户农户130亩地自愿完成耕地调换,按照6000元/亩产值计算,平均每户农业生产产值在15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一户一地一农场”集中农户碎片化耕地建设家庭农场发展机制。

  “一户一地一农场”模式新建家庭农场主要分为四步:调换集中地块、园子规划取名、授信解决资金、产销实现收益。对于家庭农场种植的果树、蔬菜、粮食等农产品,通过市场销售、路边销售、采摘体验等方式实现收入,对于偏于休闲体验业态的家庭农场,则通过引流人群进园子采摘、体验、露营等方式实现增收。

  林正福是村里第一批自愿调换耕地的农户,他说:“现在我所有的地,都已经和其他人的调换过来了,投入种植的已经有30余亩,今年的西瓜种植预计可收入10万块钱。”

  同为第一批自愿调换耕地的农户汪远芳说:“我现在主要种植蜂糖李和西瓜,调换耕地过后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技术操作,看到我们有好的收成,其他农户也准备开始调换耕地了。”

  “地集中了过后,我很愿意尝试,买了很多个品种的西瓜种子,想把我所有的地都利用起来,以前地太远了,挺麻烦的,根本不愿意去尝试这些,现在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汪远芳说。

  “一户一地一农场”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耕地撂荒的问题,农户规划出来的果园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水果采摘的游玩项目,大大提高了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好促进了农旅结合。

  “我们能为农户提供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规划农场,搭建销售平台,其次在银行协调贷款以及政府贴息。目前已和乌当区农商银行达成协议,最后还要帮助农户进行农产品的宣传销售,更好助力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王天羽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