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村民在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高粱种植基地收割高粱。周训贵 摄

  10月1日,村民在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高粱种植基地收割高粱。周训贵 摄

  “今年我们利用撂荒地种植的高粱产值可达40多万元。”10月1日,在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的高粱种植基地,村民们正乘着有利天气,抢收高粱。

  原本是多年的撂荒地,如今却成了大家群众就近务工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进行土地入股或流转,获得多重收益。”仲麦村村支书李述友介绍。

10月1日,村民在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晾晒高粱。周训贵 摄

  10月1日,村民在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晾晒高粱。周训贵 摄

  长期以来,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家中劳动力弱、土地肥力变差、地力等级下降、因灾损毁等原因,导致不少耕地逐渐闲置,变成撂荒地。

  2011年,村里换届选举,常年在外务工的李述友因家中老人需要照顾,毅然回到家乡进行发展,并成功当选仲麦村村支书。如何盘活现有的撂荒地,守住群众的“粮袋子”,成了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工作的“硬骨头”。

  “支委换届完了以后,我们就把撂荒地整治这个工作列入村两委的工作重点,因为在农村,只有从土地上下功夫,才能把我们的产业搞起来。”李述友说。

10月1日,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高粱种植基地航拍。周训贵 摄

  10月1日,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高粱种植基地航拍。周训贵 摄

  为了解决撂荒地的问题,村支两委经过商议,通过大量走访和召开群众会,把村集体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通过流转或入股等方式对现有撂荒地进行整治和利用。“今年我们通过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撂荒地有650亩左右,种高粱、玉米、南瓜等作物,像今年我们种植的200亩高粱,虽然受干旱的影响,但还是可以达到40多万的收益,既增加了我们农民群众的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李述友说。

  高粱种植迎来开门红,这也坚定了长石镇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因家中孩子都常年在外,所以我们把2亩多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除了流转费,平时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赚点零花钱,我觉得这个政策很不错。”村民高祥珍说。

10月1日,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晾晒高粱场景航拍。周训贵 摄

  10月1日,大方县长石镇仲麦村晾晒高粱场景航拍。周训贵 摄

  近年来,大方县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类整治推进、规范土地流转、强化政策扶持等措施,对全县2670.99亩撂荒地进行整治利用,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原则,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种养殖产业,守住群众“粮袋子”。(周训贵 李灵 王倩)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