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7日电(李金苗)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延伸林业产业链,带动了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山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

  雨过天晴,阳光如洗,走进大河乡拉乐村天麻种植基地,10多名村民正在忙着管护,每年除了获得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费外,天麻丰收,大家还能享受到产业分红。

  “天麻是贵州三宝之一,这是我们本地的优势资源,要把它做大做强。”据基地管理人员成信辉介绍,拉乐村气候适宜、土质松软湿润,非常适合天麻的生长。2018年,他们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900亩林下天麻,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无独有偶,在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忙着查看天麻的长势,为即将到来的采收季做好准备。

  “今年政府为我们协调了标准厂房,用于天麻科研和精深加工,我们准备把鲜天麻加工成天麻粉、制成天麻片等销售,提高天麻的附加值。”据基地负责人闵琦辉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种植天麻约2000亩,收入约45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农户发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闵琦辉准备延长产业链,与企业合作发展深加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林药、林菌产业的基础上,七星关区还大力推进林下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蜂产业。

  “林下养鸡成本低,见效快,饲养方法简单,不仅能够解决林地闲置的问题,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步入七星关区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成千上万只土鸡在林里抖着翅膀,欢快地觅食。

  基地负责人李顺江高兴地说,散养的鸡在林子里吃的是虫子、杂草等,既能节省饲料,降低喂养成本,而且产出的肉质好、味道鲜,颇受市场欢迎,现在合作社每月出栏生态土鸡5000羽,每月售出生态土鸡蛋30多万枚,带动了村里400多名群众发展。

  林下经济小引擎,增收致富大能量。林下养殖,是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七星关区林下经济产业走出的一条新的致富路。

  七星关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龙头公司建设、经营基地,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和组织农户务工,按股分红、保底分红,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同时,七星关区大力引进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系统整合林业人才技术资源,建立林业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实现了荒山披绿,黄土生金。

  目前,七星关区共有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89个,合作社覆盖群众109242户481626人。“十三五”时期,林下经济品种利用林地面积118.63万亩。今年以来,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22.97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8.11万亩、林下养殖86.56万亩、森林景观利用3.8万亩、野生林产品采集14.5万亩,产值达8.6505亿元。

  在特色林下经济方面,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今年计划发展中药材11万亩,已完成10.05万亩;计划发展食用菌0.5万亩,已完成0.45万亩;生态家禽存栏402万羽,出栏316万羽,存栏10万羽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10个,5000羽以上肉禽养殖场达36个。

  此外,2021年,七星关区制定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下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拱龙坪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乌箐岭国家森林公园等为载体,积极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并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景观资源,探索集康体养生、森林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景观综合利用发展模式。目前,已将拱龙坪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AAAA级旅游景区。

  绿色,是七星关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七星关区蓄势待发。下一步,七星关区将积极发展林下相关产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设林下经济综合市场,鼓励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精细化工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让林下经济成为带动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快车道”的助推器。(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