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27日电(付旭) 近日,贵州省六盘水进入了持续低温天气,位于六枝特区龙河镇的安盘高速公路3标项目施工地,更是寒风凛冽,但工地上的施工人员仍然冒着寒风有序作业,工程车川流不息。

  “安盘高速的建设衔接了安顺、六盘水等城市节点,对于构建贵州西部城镇发展轴线,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沿线乡镇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中铁四局四公司副处级职业项目经理殷世刚说:“中铁四局承建安盘高速公路3标以来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统筹安排、系统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坚持‘先锋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创新管理、攻坚克难,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大干快干 抢抓施工生产

  安盘高速公路全长约130.8公里。其中,中铁四局四公司项目部管段主线长15.8公里,施工内容包括12座主线桥梁、3座隧道、16段区间路基、30座涵洞、2处互通,鸡冠山隧道和徐家湾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今年年初,由于人员配置、相关配套施工设施不完善,导致工程进度缓慢。面对如此困难,7月份调任该项目经理的殷世刚依靠自己26年扎根一线的工作经验,迅速找到解决办法,推动项目顺利施工。在项目部2023年四季度大干动员会上他说:“我们要成为全线施工单位的领头羊。”

  按照殷世刚的谋划,项目部针对性加大投入,对关键工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编制《抓安全、创品质,全面推进安盘高速高质量发展“大战90天”活动方案》《品质工程实施方案》等。

  有了目标和项目负责人的带头示范,全体员工深受鼓舞,干劲十足,管段内的多数工点均有序施工。但随之而来的是,项目部遇到了新的困难。原来上官寨1号大桥因与黔中水利工程存在交叉而工程进度推进困难。上官寨1号大桥上跨黔中水利工程,桩基距黔中水利工程明渠边缘约5米,盖梁距渠顶最近处仅2.56米,极易对已运营的黔中水利工程产生影响。

  为尽快拿出方案,项目部总工程师李广不顾雨季的持续性降雨,带着技术员实地勘查工程交叉情况,当晚对比设计图纸召开研讨会,编制《安盘高速公路涉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往贵阳对接设计单位。工程部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一次次修改的方案,最终换来涉及黔中水利工程的各工点施工的顺利推进。而这,仅仅只是中铁四局四公司项目部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大干快干,不断抢抓施工生产进度的一个缩影。

  12月10日,项目部上官寨隧道左洞首板二衬成功浇筑,标志着上官寨隧道施工全面展开,进入多工序循环作业阶段。截至目前,管段内鸡冠山隧道、梁家箐隧道、上官寨隧道,徐家湾大桥、上官寨1号大桥等10座桥梁,K29+325-K29+440.3等12处区间路基,以及龙河互通、岩脚东互通均已全面施工。

  攻坚克难 破解征拆难题

  “要想推动工程建设,用地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徐崇飞在走访当地村民时和同事说。

  世上任何事业的成就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征拆就是摆在项目部面前最难啃的“硬骨头”,为高效快速推进征拆工作,项目部党支部编制《坚持党建引领 攻坚破解征拆迁改难题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推动房屋拆迁、三电迁改等工作。成立“征拆迁改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办实事的“温度”跑出征拆“速度”。

  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向沿线村民宣传高速公路的建设意义,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消除大家对拆迁工作的顾虑。组织翻修龙河镇篮球场,将损坏的塑胶垫换成全新的硅PV地面。规划施工便道时,优先考虑今后沿线村民的出行需求。此外,安盘高速作为适用以工代赈的工程项目,项目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挖掘地方用工潜力。加强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在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全力推进当地劳务人员由“力工”“零工”向“技工”“长工”转变。截至11月份,项目部吸纳当地157名劳务人员就业,占农民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项目部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群众办实事,也收获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善意,征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科技赋能 打造品质工程

  项目部管段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多。为高质高效地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科技赋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齐头并进。

  在项目施工地附近一家村民的楼顶,只见一台无人机平台缓缓打开,无人机在接到远程操控指令后,立即起飞,对施工工地进行空中巡查。

  这是项目部建立的“无人机巡查系统平台”,从“科技兴安、智慧安全、品质工程”等方面融合创新,构建起“天上巡、地上查、网上审”的多维度、全视角的施工管理新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在隧道二衬施工中采用不锈钢面板制作模板面板,较之传统熟铁模板,可规避因铁锈问题影响二衬成品外观,节省打磨模板工效,同时模板配套应用气动振动系统、混凝土布料系统、带模注浆系统,可以保证拆模后的二衬质量。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智慧梁场建设,以信息化为引领,建立5条智能环形生产线+1条回程流水线,智慧梁场创新引用智能压浆封锚系统、中央数据监控系统等,全面推动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殷世刚说,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现有先进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