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千亿级全球磷化工先锋企业”的“航标”,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磷化集团)这艘磷化产业“航母”正逐浪前行。

  人勤春来早,奋楫再出发。3月3日,贵州磷化集团开阳矿肥工业园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成品一下线,就被机械手分拣码放在货盘上,随后一辆辆叉车托起货盘驶向铁路发运站台,不久后,这批产品将按订单要求发往全国多地市场,保障春耕化肥供应。

  开局就加速,扬帆向蓝海。当前,在贵州磷化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线运转不停,持续夯实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储备。2022年,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产量达141万吨,占集团22%的工业产值,贡献了超过九成的利润。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贵州磷化集团聚焦“千亿级”这一关键词,竞速“双赛道”,立足现代磷化工产业,乘风而起做优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拓展“双路径”,培育打造千亿级企业的同时,撬动聚集千亿级产业。2022年,贵州磷化集团实现工业产值434.77亿元、利润总额40.2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3年,聚焦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收入突破700亿元大关的年度目标,贵州磷化集团将矢志不渝落实发展“航图”,凝心聚力彰显“磷化力量”。

  “双赛道”竞跑推动产业升级

  在贵阳市开阳县金钟镇,贵州磷化集团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以下简称PPA)项目开足马力推动工业倍增。

  “项目去年10月建成投产,生产的PPA为集团‘拳头产品’,此前该产品曾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贵州磷化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伴随该项目投产,贵州磷化集团已形成160万吨PPA年产能,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企业PPA供应的全球龙头地位。

  PPA是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原材料之一,对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助推精细磷化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现场折射奋斗景象。在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息烽园区年产40万吨PPA项目现场,掀起一股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当前,该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70%,预计5月底建成投产。

  以PPA项目为载体,依托集团产业链“向上”消化磷酸,“向下”提供精细磷酸盐,贵州磷化集团在PPA项目两端可实现增长撬动。随着新建转型升级项目产值逐步释放,今年企业将把200万吨PPA进行“酸盐转化”,逐步形成100万吨精细饲料级磷酸盐产能,全年工业产值有望增长15%以上。

  技术突破始终是企业向“新”竞跑的底气。此前,贵州磷化集团全球首创磷矿伴生氟资源循环回收技术,将磷矿石中含量仅3%的氟变成无水氟化氢,开辟了一条绿色环保制氟新路径,产品还入选成为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氟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材料,不仅可用于新能源电池电解液的生产,还能应用在光伏电子产业。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已在国内建立六大无水氟化氢生产基地,形成年产18万吨规模,供应能力稳居全国前三,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企业再添“拳头产品”。

  围绕全省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一核两区”格局决策部署,贵州磷化集团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加快成势。2022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1亿元,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6个,拟建项目3个。其中,企业以低于行业建设周期30%以上的速度建成福泉年产4万吨磷酸铁项目和息烽年产3万吨磷酸铁项目。

  “开年后,我们聚焦打好工业倍增行动项目大会战,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等要素配置向‘双赛道’产业链高度集中。计划年内建成投产15个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强化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现代磷化工双向互动,确保转型升级动能有效接续。”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介绍,除自主投资培育外,当前也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通过资源嫁接、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确保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饲料级钙盐等产业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新增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以上,带动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循环发展助力绿色转型

  日前,在贵州磷化集团福泉市马场坪工业园区,该集团第一套磷石膏分解制酸联产水泥“1468”(每套消纳磷石膏140万吨,生产60万吨硫酸、80万吨水泥)工程项目正在有序建设,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30%,正在开展项目场平、设备基础施工工作,预计年底机械竣工。

  此外,该集团正筹备在省内再建2套“1468”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重点项目,延长磷化工产业链的同时,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磷石膏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作为行业龙头,贵州磷化集团不仅要主动应答,更要交出优异答卷。上述项目的投建、筹备,是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化、产业化再利用的生动注脚。

  自2018年贵州全面实施“以渣定产”政策以来,贵州磷化集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打出“组合拳”,推进磷石膏矿井充填、建材、水泥缓凝剂、分解制酸和生态利用处置“五大路径”。

  “以渣定产”是压力,更是动力。把磷石膏消纳量与磷酸等产品生产量挂钩,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提增效益形成互补支撑,“五大路径”有效促进产业朝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双碳”背景下,发展与生态共赢是产业持续向好的题中之义。价值化利用资源,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探索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更高目标。根据此前磷石膏利用效能分析,磷石膏制新型建材是目前已知的产能最大、价值贡献最大的磷石膏产业化路径之一。

  找准切入点,贵州磷化集团已建成三大磷石膏新型建材园区,拥有建筑石膏粉、无水石膏、石膏砂浆、石膏条板、石膏砌块板等系列新型建材产品生产能力,产品取得相关授权专利76项。同时,依托集团旗下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统筹磷石膏建材销售工作,磷石膏新型建材市场得到有力拓展。

  从2018年到2022年的5年时间,贵州磷化集团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53%提升至80.54%,高于全国约40%的平均水平,超过全国“十四五”时期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率73%的要求。仅2022年,该集团通过“五大路径”处置磷石膏就达850万吨,喷筑墙体推广应用突破20万平方米。

  下一步,贵州磷化集团将深化拓展“五大路径”,全力开拓综合利用新领域,确保在生态修复、地灾治理、露天充填、路基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磷石膏墙体规模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集团内项目运用磷石膏建材的长效机制并推动落地,确保实现“应用尽用”,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为解决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作出贵州磷化贡献。

  过去5年,贵州磷化集团累计投入50亿元开展绿色制造、打造花园式工厂,集团园区配套环保设备,“消化”废水、废渣、废气,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贵州磷化集团扎实推动“既有装置技改、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副产物利用、生态治理”等节能减排措施落地见效,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800万吨。

  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在守牢底线过程中,贵州磷化集团凭借过硬技术支撑,从废水中回收磷资源,在磷矿石中回收利用伴生氟、钙、镁、硅……一个个“变废为宝”的应用场景,构建起绿色低碳的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引领行业向新而行、向绿发展。

  确保磷肥供应勇担国企重任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作为全国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生产企业,贵州磷化集团在保证粮食生产上贡献如何?

  2022年,在春耕化肥保供期间,贵州磷化集团心怀“国之大者”,承压而上扛稳保供重责,各大基地全力以赴抓生产释放产能,投放磷酸二铵202.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6%,位居全国第一,得到工信部的充分肯定。

  3月初,又值春耕繁忙之际,在贵州磷化集团开阳化工公司生产车间,企业已连续40多天满负荷生产,厂区上下“火力全开”保障下游化肥生产的液氨供应量。

  此前,工信部下达的贵州磷化集团2023年最低磷肥生产计划为310万吨,其中春耕期间磷肥生产计划为170万吨。作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化肥企业100强”榜首的企业,贵州磷化集团截至2月底已实现化肥销售超80万吨,超进度完成国家下达的春耕保供进度,产品主要销往东北、新疆、西北和内蒙古等地。

  为保障市场前端的需求及时性,贵州磷化集团正通过“仓储式”销售模式抓好“两稳”工作。将工厂库存提前转移到各需求市场,实现仓库前移,做到稳供应;确保经销商固定服务费,避免贸易商伺机炒作,做到稳市场。通过稳供应、稳市场的“两稳”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春储冬销化肥保供任务。

  开年以来,贵州磷化集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步伐,搭建仓储管理销售平台,在化肥销售上全力加强合同、收款、结算、仓储、发运、风控等产销运全环节基础管理,全面提升基础管理工作。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仓储销售管理平台2.0版本已上线使用,实现进销存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时效性与资源的配置效率。

  当前,贵州磷化集团正着力搭建“一袋一码”追溯系统,以低碳环保、便捷有效的方式提供每件产品的防伪防窜、追踪溯源及电子说明书等信息,实现全产品链信息化管理,完成终端仓储物流信息传递,为“最后一公里”的终端营销赋能。据悉,企业现已完成“一袋一码”的技术性突破,预计在6月底逐步实现该技术同生产基地的融合。

  在做好磷肥保供的同时,贵州磷化集团还将投资饲料添加剂、新型生态环保农药等领域,通过“种养一体化、药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磷酸钙盐为主的100万吨饲料添加剂,深入推进“以矿换肥”产能合作,加快实现100万吨高端特种肥产能。除做好产品外,也将做好农化服务,增加信息化手段,让农业用最少的化肥带来更大的增收。

  踏上新征程,贵州磷化集团将始终与国家重大战略、全省发展大局、产业发展大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围绕新能源材料、磷肥、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环保产业五大核心业务深入实施“5351”产品工程(50万吨无水氟化氢,300万吨净化磷酸,100万吨磷、煤、氟、硅精细化学品,100万吨高端特种肥,100万吨饲料级磷酸盐,100万吨电池材料前驱体,10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在“双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在“双路径”上闯出新天地,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