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30日电 题:爱民好警察杨仕荣:“五心”为民心

  记者 张伟

  贵州省册亨县以布依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县”。15年如一日扎根在公安基层的杨仕荣,始终秉承用心、贴心、尽心、耐心、热心“五心”工作理念,利用自己本土布依族民警的优势,勤做、爱做、善做民众工作,用真情记挂民众,用实事解民之忧,将民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始终把民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成为当地少数民族民众的“五心”警官。

  尽职尽责 用心办好民众事

  高洛新区地处册亨县东部,占地面积49.18平方公里,共有5个社区、4个行政村,辖区人口 8519户35852人,是贵州省搬迁安置规模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自己生活了几辈人的大山里搬出来,大部分搬迁民众都不太习惯。习惯了靠山吃山,现如今离开大山,没有了土地耕种,搬迁民众如坐针毡。这一切杨仕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通过奔走打听、联系协调,杨仕荣收集到附近用工单位的招聘信息,并主动与社区附近的皮鞋厂、服装厂、食品厂、香蕉园等厂区单位取得联系,积极带头到辖区宣传用工政策,再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前后帮助解决2000余名社区民众的就业问题。

  “城市生活好,国家政策好,我们来了之后有房子住,有工作干,生活就不愁了!”说到搬出大山后的新生活时,家住者良社区的骆大爷满脸喜悦。

  为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杨仕荣将新市民居住区“人、地、物、事、网、组织”等一标六实要素信息录入“135平安风险感知平台”,实现警情警力可视化管理调度、重点人员及重点场所监控管理。

  面对三万多名民众的数据采集工作,他没有惧怕。“咬紧牙,撸起袖,使劲干!”杨仕荣带领警务室5名民警、15名辅警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核实等多种方式采集信息。民众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哪家灯亮就去哪家,一直没人在家就打电话确认……三个月后,这项大工程终于完成,让异地扶贫搬迁民众真正做到了“快融入、稳得住、平安居”。

  扑下身子 贴心为民排忧困

  “我们有事都找他,找他我们放心!”

  “这几年因为有警务室、有杨警官,我们心里面踏实、热乎!”

  “他经常来看我,比自家的娃娃都好。”

  ……

  一个基层民警怎样走进百姓的心坎?杨仕荣用他的贴心和真情给出了答案。

  刚到高洛警务室时,为了尽快了解辖区民众家庭情况,杨仕荣一有时间就往社区跑。走访过程中,他走街串巷,家长里短,问情况、听诉求、解难题……没多长时间,辖区里的每家每户,杨仕荣都了如指掌。民众反映的困难事无巨细,杨仕荣都装进了心里。

  如今,杨仕荣和辖区民众建立起超越工作关系的信任,“有事就找杨警官”成了大家的共识。

  2020年9月,家住巴纳布社区的小卢在一次抓赌行动中因赌博被行政拘留了15天。拘留期结束后,杨仕荣知道小卢对办案民警心生怨恨,便经常与他谈心,不仅让他化解心结,还帮助他成功戒赌。此外,杨仕荣还为小卢在外务工17年的哥哥解决了户口问题,并帮他将瘫痪的哥哥接回故乡。“警务室的杨大哥,真是百姓的好警察!”小卢如是说。

  家住希善社区的黄某为吸毒人员,曾被多次送往强戒所强制戒毒。杨仕荣在对黄某开展监管检测的同时,还经常与他谈心聊天,让黄某树立起面对生活的信心,并走出家门开始工作。考虑到黄某尚有70岁的老母亲独居在家,为让黄某在外安心工作,杨仕荣隔段时间就上门看望,还经常为黄某的母亲送米送油……

  “人心都是肉长的,就算我是块冰都能让杨警官给捂化咯!”一开始对杨仕荣还特别抵触甚至心怀怨恨的黄某,现在却将杨仕荣视为亲人。

  “要把民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把民众的琐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带着这样的初衷,杨仕荣走进了民众的心中,成为辖区民众的贴心人。

  恪尽职守 尽心尽力办实事

  民众搬迁,户口迁移就成了一个大工程,而部分搬迁民众年纪大、文化低,无法独立完成程序繁琐的户籍迁移事项。为了让新市民民众能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杨仕荣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出简单易填的户口迁移申请表,搬迁民众只需简单填表,经民警核实确认后可一站式完成户口迁移、户口簿打印及户口簿领取,切实将“只跑一趟”落实到位。

  为方便民众办理身份证,杨仕荣联合网格员、警务助理及楼栋长,通过警务微信群收集有办证需求的民众信息,科学分组后,再通过警务微信群发布具体办证时间、地点,集中为民众办理身份证业务。针对“老、弱、病、残”类特殊群体,杨仕荣则带领警务室的民警、辅警上门服务,并第一时间将证件送到民众手中,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百米”。

  此外,杨仕荣还积极联系册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高洛新区设立摩托车驾驶证办证点,开展“家门口办证”服务。目前,已为2000余名民众成功办理摩托车驾驶证。

  2020年10月以来,贵州省110接处警改革,实行省公安厅统一接警转警,实现接警员与报警人、属地派出所值班民警三方通话,接、处警工作更规范。但对于既不会讲汉话又听不懂普通话的高洛新区布依族民众而言,拨打“110”报警求助往往会出现“说不出、听不懂”的窘况。为此,杨仕荣在警务室安装了号码为“4213110”的接处警电话,从本地招录了能听能讲布依话的辅警充实到接处警岗位和服务窗口,并通过警务微信群将“4213110”报警电话发布到各社区(村)。自此,高洛新区“布依110”应运而生。

  目前,高洛警务室受理的警情有三分之一由“本土110”处理,“布依110 ”在接处警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只有尽心为民众考虑,才不辜负这身警服!”这是杨仕荣在警务室里经常说的话,既是对警务室民警、辅警的工作要求,也是对自己要时刻铭记入警初心的提醒。

  全面公正 耐心为民解矛盾

  高洛新区辖区面广、点多、线长,多民族混居,人员情况复杂,矛盾纠纷突出。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打造平安幸福新区,杨仕荣在每个社区内每栋楼都设立了楼栋长及网格员,同时线上建立民警+社区干部+楼栋长+网格员的微信群,线下定期会同综治、司法、国土等部门,对容易引发的土地、财产等类型的矛盾纠纷开展重点排查和调解。

  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杨仕荣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耐心是基层调解矛盾纠纷的法宝!如果没找准问题,或是没让双方打开心结,矛盾就算当场调解好了也会死灰复燃。”杨仕荣每次为民众调解矛盾纠纷都会耐心倾听,找准矛盾焦点,再通过走访双方所在社区细致了解情况,最后才从事实、情理、道德和法律的角度作出分析,最终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2019年9月,民警在社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得知数十名务工人员正准备采取极端手段讨薪。经了解得知,他们曾在高洛新区务工,老板卢某拖欠劳务工资长达半年,且长期联系不上人。杨仕荣立即联系卢某进行协商,刚开始时卢某态度恶劣,以各种理由推诿。杨仕荣对其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向他讲述拖欠工资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通过教育与“施压”,卢某终于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在不久后支付了工资。

  2020年5月,女孩小黄到警务室找到杨仕荣,但除了哭什么也不说。经过耐心开导后,小黄才向杨仕荣诉说了她的烦恼。原来,小黄的父亲在外工作,收入颇丰,却因为种种原因对正在上大学的小黄不管不问,拒绝给付生活费。

  “妹儿,莫哭,更莫急!叔叔帮你讨说法!”杨仕荣尝试联系小黄的父亲,一次说不通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耐心劝解,女孩的父亲幡然悔悟,表示将履行父亲的责任。在杨仕荣的帮助下,小黄父女二人已冰释前嫌,破碎的父女关系得以修补。

  “在基层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有时讲一两个小时也要得讲,耐不下心,不可能把工作干好!”杨仕荣这样描述自己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唯有俯身倾听、耐心解答、公正调解,才能让民众信任我们。”

  心系民众 热心尽责换真心

  在30多个警务微信群中,杨仕荣将自己的群昵称统一设为“姓名+联系方式”;在每个社区(村)活动室门前,一眼就能在反诈宣传展架上看见杨仕荣的电话号码;在每户居民家里,都留有一张印有杨仕荣联系方式的“警民连心卡”……在高洛新区,杨仕荣的名字无处不在,只为了让民众在有急事、难事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他。

  2021年3月,一名3岁女孩与父母走失,独自一人在小区路上行走,后被好心民众带至杨仕荣处,让他帮助寻找孩子父母。由于孩子才3岁,不能说出自己和父母的名字,给寻找工作带来难度,杨仕荣便利用警务微信群发布信息,10分钟就联系到其所在校外托管机构,并将小孩交给托管阿姨。

  “没有杨警官,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家住龙界社区的骆某如是说。2021年4月,杨仕荣收到了一条请求添加好友的信息,便如常添加了。当晚,对方就发来一条求助信息。原来,骆某和妻子均在外务工,在家读初二的女儿不愿上学,并以自杀相逼。着急上火的夫妻俩对热心肠的杨仕荣早有耳闻,便想让他帮忙。热心的杨仕荣一口答应下来,并多次上门对骆某的女儿进行开导,女孩的心结得以解开,最终重返校园。

  同事们都说“杨哥是个大忙人,不是在社区,就是在去社区的路上”。杨仕荣却说,“做警察,就是要把民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有服务热心才能换来民众的真心!”

  杨仕荣在聚居着布依、苗、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辖区内,用真情记挂民众,用实事解民之忧,用点滴行动守护百姓平安,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的真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