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翁西村的“院坝协商”议事会。 周燕玲 摄

  图为翁西村的“院坝协商”议事会。 周燕玲 摄

  中新网贵州施秉10月14日电 题:“院坝协商”让村民“当家做主”对彩礼“限高”

  作者 周燕玲

  深秋的黄琴村带着丝丝凉意,年近五旬的雷阿平身着苗族服饰在家里忙活着,门头上张贴的“永结同心”对联以及窗户上的“喜”字,述说着这座老屋刚办过喜事。

  “国庆节刚把姑娘嫁出去,就收了男方家二万六千元彩礼。”雷阿平笑着说,嫁闺女不是“卖”闺女,不仅彩礼收得少,酒席也才办了15桌,既简单又轻松。

  雷阿平的家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镇上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往,雷阿平所在的黄琴村结婚彩礼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多万,彩礼异化成展示实力、攀比炫耀的资本,让无数家庭苦不堪言。

图为雷阿平家。 周燕玲 摄

  图为雷阿平家。 周燕玲 摄

  采访期间,雷阿平打趣地说:“以前村里人为了讲排场、爱面子,铺张浪费办酒,经过‘院坝协商’后大家一身轻松。”

  雷阿平口中的“院坝协商”,是2021年施秉县政协搭建的民主协商平台,上百名政协委员下沉到8个乡镇和76个村(社区),打通基层民主协商“最后一公里”,力所能及为民众解决一批“揪心事、烦心事”。

  “村民买个二手车请客吃饭,斗牛获奖也要请客吃饭……有时候一个月工资全部花在了酒席上。”谈及村里的各种请客酒宴,黄琴村村支书龙正丰苦不堪言。

  2021年6月,作为双井镇人的施秉县政协委员宋承阳,深入黄琴村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村民们对于高价彩礼和泛滥酒席等陈规陋习多有诟病,但无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黄琴村经过多次“院坝协商”议事会后,于2021年9月成立了施秉县首个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负责办理本村婚嫁、丧改事宜,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图为翁西村“院坝协商”议事记录。 周燕玲 摄

  图为翁西村“院坝协商”议事记录。 周燕玲 摄

  此外,黄琴村还制定《双井镇黄琴村操办红白喜事暂行办法》,规定接媳妇嫁姑娘的彩礼钱不能高于8万元,送礼金额一般亲戚朋友和寨邻限于200元以下,每桌酒席控制在300元以内……

  龙正丰坦言,村民的事村民商量,“院坝协商”让村民有了一个商议村里事的平台,也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之事。

  在记者走访期间,距离黄琴村20公里外的翁西村,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协商讨论村里红白喜事规范办理事宜。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是了摒弃陈规陋俗、推动移风易俗,大家要畅所欲言。”施秉县政协委员吴春光用一口地道的方言,拉开了“院坝协商”议事会的序幕。

  “那我先讲几句,村里脱贫没多久生活刚有起色,要抵制高价彩礼……”吴春光的话音刚落,一位村民代表就接过了话匣子。

  坐在长廊尽头的苗族老人吴兴忠也接过话说道:请客送礼也要合理规范,送得少觉得乡里乡亲“不好意思”“没面子”,送得多又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院坝协商”议事会现场,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经过近一小时的讨论后,吴春光结合村民意见和前期政协委员们走访村民收集的调研报告,提出翁西村应向黄琴村学习,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并规范办酒事宜,在场20多位村民代表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在双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璐看来,“院坝协商”凸显了村民主体地位,政协委员们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交流,村民更好地表达出个人意愿,既帮助党委政府收集社情民意,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整治人居环境、确定村集体发展项目、解决自来水供应不足……在施秉,“院坝协商”不仅解决与村民利益切身相关问题,也议出了村民“当家做主”新气象。

  施秉县政协副主席杨秀芳接受采访时表示,“院坝协商”不仅延伸民主协商触角,也让委员们从“庙堂之高”走进了寻常百姓中,瞄准百姓身边事,畅通履职为民“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院坝协商”试点工作以来,共开了127场“院坝协商会”,协商讨论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190余个,参与民众达3000多人次。

  不仅是贵州,在中国四川、云南等地,“院坝协商”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仅化解基层治理“堵点”,让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也让“中国式民主”展现蓬勃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