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5日电(罗保美)“扫楼”是社会工作者常说的口头语,是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居民家庭实际情况。“扫楼”,是后续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

  2021年8月,新蒲新区积极响应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及市民政局相关决策部署,在新蒲街道红星社区建设新区首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这也是遵义市4个社工站建设(试点)项目之一。

  面对辖区面积达1.99平方公里,人口峰值达3.25万人,入住居民共2043户7150人的社区,社工服务如何全面铺开?辖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和社区和谐程度如何得到提升?一时间让遵义市义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钟志鸿犯难。

  “当时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扫楼’,与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充分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并通过走访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失独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及时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后,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钟志鸿说,社工站建设对补齐基层治理能力短板,提升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大有可为,不能让“有困难,找社工”只停留于口号。

  社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最大的优势在于链接资源。在“扫楼”过程中,驻站社工发现社区居民夏婆婆,因身体疾病,导致整个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获悉情况后,社工站主动进行“危机介入”,先后入户走访了6次,并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为其申请办理了家庭临时困难救助1500元,极大地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同时,社工站还帮助夏婆婆对接家庭医生签约,为其健康保驾护航。日前,社工路艾婧在对夏婆婆进行回访时,她由衷地为社工站暖心服务点赞。

  “我打心底里高兴,也非常感谢他们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及时出现。”夏婆婆说,现在她常常把“有困难,找社工”这句口号挂在嘴边,并向周边居民极力推荐。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每一个个案的蜕变,都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社工的力量和存在的意义。”路艾婧告诉记者,驻站社工都要求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件或是社会工作专业,以便于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精准的社工服务。

  夏婆婆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新区积极推动社工服务落地的缩影。一直以来,社工站始终秉承“关注需求,用心服务,持之以恒、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按照“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服务+N”的服务模式,以综合性服务手法为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为老服务、儿童关爱、心理疏导矫正、社区融入、志愿服务等全面的多元化服务,持续协助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此外,社工站还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组建了“红星社区红星闪耀志愿服务队”,包括老年舞蹈、太极健身、旗袍走秀、红色歌曲、文化宣讲等12支队伍,并联合社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其中,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和谐氛围。截至目前,社工站累计在社区开展服务18场次,服务人次达3185人,已完成整个项目的60%。

  “‘社区+社工+志愿者’的社区管理新模式让我们常态化开展的各项工作达到‘1+1>2’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有效促进邻里和谐,营造良好社区文明风貌。”红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丽告诉记者。

  新蒲新区民政局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义娟表示,在下步工作中,民政局将夯实一份力量,积极打好基层治理民政组合拳,以群众社会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基本民生为主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效能,力争实现社工站建设在新蒲新区全覆盖。(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