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2日电(陈光昌)“我在这里负责拣鸡蛋,每月收入3000多元,村党支部带头发展产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真的太好了!”在青云村产业园的蛋鸡养殖场里,正在拣鸡蛋的村民罗付秀满脸喜色。

  资料图。金可文 摄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出台《关于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的实施方案》,实施“支部带头干、党员表率干、党群抱团干”的党社联建“三干”工作法,产业振兴步履铿锵,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得增收。

  支部带头干 产业“破冰”

  “2014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摆在我面前的青云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村里的产业为零,如何让村民增收,成了当时首要任务。”村党支部书记杨宏广回忆。

  2015年,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对村上的产业、资源进行全盘摸底后,发现当地土壤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种植,随后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在“帽子坡”创建青云村青年创业园发展水果种植的想法。一开始,以前以打鱼为生的群众认为青云村临江,早晚温度低,种水果不甜,赚不了钱,不愿跟着种植。群众思想上的“绊马索”,并没有拦住村班子。“我们村党支部要带头做,把群众的荒山流转过来做示范”,村“两委”成员的意见高度一致 。

  通过逐户上门做工作,村党支部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高山葡萄100亩,2017年种植青脆李50亩沙糖柑40亩,2020年种植杨梅30亩,2021种植桑葚30亩。

  时间证明一切。2018年葡萄开始产果,2019年葡萄产果10万斤,收获15万元;2021青脆李收获5000斤,产值1万元;2021沙糖柑产果2万斤,收入5万元。水果树下套种生姜、西红柿、西瓜、辣椒,林下养鸡、养猪、养牛收益也不少。2020年创办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年产鸡蛋3600多万枚,解决就业12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利益联结青云、新市、远洞、农林、远口5个片区脱贫户400户,户均分红500元。

  产业发展成功为村民带来了希望,20多户农户有了发展、种植、养殖增收的愿望。

  党员表率干 产业翻番

  最近,天气晴好,上花村的村民在党员带领下,奔赴高酿镇育苗基地帮着育苗。上花村优质稻从去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亩。种植户从去年的30户发展到目前的138户。优质稻大面积耕种要得益于村里的党员表率干。

  上花村是坐落在高酿镇万亩大坝东面的侗寨,田野肥沃,适合耕种的田土面积600多亩,有着1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

  以前村民种植水稻仅仅用于自给自足。现在,为保证粮食安全,保证群众增收,县里在高酿坝区建立优质稻钵苗种植示范1000亩,上花村是示范点之一,目标种植400亩。

  “村民习惯于拉行栽秧,对于优质稻抛苗移栽还不理解,持观望态度,都不愿意种。”上花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昆说,看到群众踌躇不前,村里的党员站出来了,村党总支副书记龙琪种植9亩,党员、村民组长龙美裘种植6.5亩……27名党员报名种植81.5亩。看见党员带头积极种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觉得不能墨守成规了,纷纷加入优质稻种植行列。目前全村已完成443亩,比400亩任务超出43亩。

  “党员都能种,我也能种,镇里有公司包技术指导、杀虫、销售,我还担心什么呢?!”年过六旬的村民龙桃娣说,她已经报名种6亩优质稻,跟着党员干有信心。

  稻田养鱼也从去年的200亩增加到了400亩。

  党群抱团干 产业优化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蓝田镇东风村今年开春就挖到了“第一桶金”。村里羊肚菌获得丰收,入股的村民得了分红。

  这场丰收要归功于已实施三年的“三干”工作法的党群抱团干,从2016年以来,东风村通过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劳动入股等方式,吸纳200多农户160万元股金入股东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头花廖、黄精、白芨、罗汉果、百香果等产业。种植产业从2016年的300亩规模扩大到现在的1800亩,产业发展呈“燎原”之势。不仅实现了“一村一业”全覆盖,还使得“一组一业”遍地开花,每个脱贫户均有一至两个产业支撑。

  随着市场的需求,东风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21年11月,村党总支书记杨顺烈带着8户脱贫户入股实施“稻+羊肚菌”模式,入股的农户除了务工收入1500元外,还额分红1000元。“我以前跟着村里种植百香果,尝到了甜头,我现在又和杨书记一起种植羊肚菌了。”村民杨云芝决定今年4月先种植2亩稻谷,7月收割稻谷后种植2亩羊肚菌。

  目前,东风村保留20亩百香果基地,其余的改为“稻+羊肚菌”。今年预计种植水稻400亩,秋收后,种植羊肚菌400亩,带动种植农户10户,解决就业200人。“农户种植稻谷每亩预计收入2000元,种植羊肚菌收入8000元,真正实现村民不出村、村内稳就业。”驻村第一书记冉太伟介绍。(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