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蒲新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以“三强化”为抓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在破除陋习、群众参与、榜样引领上下功夫,凝聚文明共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强化“三治融合”,在整治陈规陋习上下功夫

  坚持价值引领,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强化村民自治。将抵制滥办酒席、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按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在村(社区)显著位置(区域)长期常态公布。党员干部(含退休干部)不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要求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红黑榜”“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建立镇村两级“红白理事会”89个,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相互监督,不断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

  强化制度建设。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三区一基地”建设,制定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推进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方案,党员干部签订抵制滥办酒席承诺书 3800余份。对婚闹中不听劝阻,侮辱他人人格、伤害他人身体、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区市场监管局、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加大对辖区酒店(星级酒店)、宾馆、餐馆(饭店)、农家乐的管理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的监督,劝导不承揽(承包)未报备酒席78起。

  强化宣传引导。在特殊节点发布关于移风易俗、清明节文明祭祀等倡议书,利用“微新蒲”公众号加强群众宣传引导,阅读量达7万余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喇叭”、网格员等作用,通过群众会、走村入户、赶集等发放倡议书3300余份,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编为“三字经”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易接受,依托村规民约、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强化文明志愿服务,在发动群众参与上下功夫

  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加强主题宣传和队伍建设,提升群众参与度。

  强化主题宣传,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小厨房”。常态开展“文明实践·新蒲有约”活动,以“月月有主题”为要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合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线上线下开展文明实践集中主题示范活动15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推动“一老一小亲情连线”“七彩假期”等文明实践品牌的打造,进一步实现品牌更靓,群众参与更广。

  强化队伍建设,锻造志愿人才“好厨师”。组建12支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走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防电信诈骗等宣传工作,通过志愿者打招呼,“红白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参与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五老”人员、网格员的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杜绝低俗婚闹等情况发生,进一步拓宽宣传广度,增强群众参与度。

  强化典型选树,在榜样引领上下功夫

  榜样是无声的号令,是鲜活的价值观;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无穷的力量。新蒲新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榜样引领。成功选树遵义市“最美少年”1人,“贵州好人”3人,贵州“新时代好少年”1人,区级“最美少年”10人,市级“道德模范”6人,省级“道德模范”1人,评选文明家庭90余户,充分发挥榜样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典型示范。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统揽,成功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区级文明单位12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7个,区级文明村镇50个,省级文明校园2所,区级文明校园33所。以榜样和先进典型聚动力、明方向、循路径,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涵养文明新风,实现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的倍增效应,营造文明新风浓厚氛围。(黄钰珏)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