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0日电(杨军 闫东洁)在贵州省沿河自治县的一段盘山公路附近,几个黑叶猴家庭经常站在公路栏杆上,和路人对视,或是跳到汽车上,好奇地张望车内的情况。

  护林员肖治金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在生活着72个野生黑叶猴族群,估计种群数量最高可以达到700多只,它们时常出现在村子里、公路边,还会时不时地主动和人互动。

  “黑叶猴是攀岩高手,和其他的猴子睡在树上不一样,它们晚上喜欢睡在岩洞里,每天清晨会从洞里出来,派出哨兵探路,家里的猴王会选一条路线,带着一家人上山找食物,再在傍晚回到山洞休息。”

  61岁的肖治金已在保护区坚守了34年,对保护区的黑叶猴群如数家珍。人们传说,只要肖治金一吹哨子,黑叶猴就会闻声而来。

  为了解黑叶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肖治金经常天不亮就出发,在黑叶猴生活的洞口等着它们起床活动,跟踪观察和记录,也和村民普及保护黑叶猴、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政策,有时连续几天吃住都在山里。在保护区的凉桥管理站,像肖治金这样的驻站护林员有8人,林区护林员50多人。

  黑叶猴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广西省,在越南、老挝也有零星的分布,全球的种群数量只有2000只左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

  喀斯特峡谷类型的山谷是黑叶猴必须的活动场所,布满石山峡谷的麻阳河保护区就成了黑叶猴非常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世界上三分之一左右的野生黑叶猴,也被称为“黑叶猴之乡”。

  “30年前,保护区的黑叶猴数量才只有300多只、38群,现在可以达到700多只、72群。经过保护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村民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区的黑叶猴数量已经翻倍了。”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康说。

  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是村民和黑叶猴冲突最严重的时候。当时为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的吃饭问题,村民们毁林开荒,导致黑叶猴的生活范围缩小,可以食用的树叶、果子也少了。

  于是,黑叶猴经常“盗食”村民庄稼,损害农作物。村民为了保护农作物,会驱赶、恐吓黑叶猴。

  吴介绍说,保护黑叶猴,主要解决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食物来源,同时提高保护区内村民的保护意识。现在,保护区内不仅不再允许毁林开荒,而且带领农民主动还地于林,保护森林资源。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投入2.3亿元整体搬迁保护区内群众4000多人。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63.4%上升到72.6%”,吴安康指着凉桥保护站的一篇崖壁说,“这里以前都是秃的,但现在也长满了植被。”

  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障黑叶猴种群繁衍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2002年,遵义市的一个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归并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香菇坝的一位村民说,周围生活的黑叶猴家庭还是时常到她家来串门,秋收的时候也会来取食院子里的玉米,但是“我们习惯了,看着它们很可爱,就随它们去了。”

  “有时候(黑叶猴)就在院子里和小孩玩,小孩还会跟它们拉手,他们就像是很好的朋友。”(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