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3日电(杨洪 吴润泽 祝钰琳)近日,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新典村石凯家庭农场,只见一座座平菇大棚整齐排列,棚里一行行菌棒堆叠得整整齐齐,农场主石凯和妻子杨小凤正在带领工人抢抓农时采平菇,现场一派繁忙。

平菇出菇阶段

平菇出菇阶段

  杨小凤叮嘱工人采摘要从下往上掰,这种采摘有利于下一茬出菇。工人有的采摘,有的在搬运,不一会儿,便采了满满的10框。在大棚的另一边,工人相互默契配合,运棒、摆棒有序进行。在配料现场,石凯和妻子更是配合有序,分工明确,杨小凤负责配料、拌料,石凯负责装料、装袋、搬运上车,每个环节都高效、有序进行。

  农场主石凯介绍,平菇是边长菌丝边出菇,现在是平菇初出菇阶段,也是发菌阶段,目前每天产量在500至700斤不等,高产期,每天产量都在2000斤左右。

  2017年,石凯积极响应县里动员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号召,加上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怀有深深感情,毅然选择回乡,从父亲寻学习种平菇技术,当年流转10亩土地,从事平菇、蔬菜,西瓜等种植,经过几年的艰难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种植技术,平菇出菇率高、品质好,取到了不错的效益,种植面积增加到现在的110亩,建有标准大棚9个,常年雇工4人,年售平菇80余吨,2021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我们采用半熟饲料栽培,菇型都比较完整,每个菌棒最少可以出6次以上蘑菇,出完菇的菌棒用于加工有机肥,用来种植蔬菜、西瓜。”石凯说。

  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乡村振兴头雁学习”到“生态农业及种植结合技术”培训,只要有机会,石凯就积极报名参加学习培训,同时还从网上学习平菇种植的各种知识。经过石凯父辈的努力和他的探索,从买菌棒到自己配料制作菌棒,从买菌种到自己培植菌种,从传统套环技术出菇到自己打孔出菇,再到管护平菇,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成熟技术,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和邻近乡镇(街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的青睐。当天,官舟镇天地缘食用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与石凯洽谈合作。

  “我们合作社一直想发展平菇产业,通过到处走访,考察对比,还是黑水镇石凯家庭农场技术成型,适应当地气候,出菇率高,品质好,今后我们会加强合作,继续前来采购菌棒。”官舟镇天地缘食用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席说。

  靠着过硬的种植技术,石凯家庭农场种的平菇销路好,批发到了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乡镇(街道)集市等。现每个棚里平均放置2万个平菇菌棒,每个菌棒至少出菇6次、产菇3斤。

  “下一步,我们将增加菌种种类,拓宽销售思路,把平菇批发和菌棒批发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型家庭农场种销模式,继续锚定做优品种、做优品牌、做大基地的发展理念,丰富和完善循环生态种植,打造农村生态经济样板。”杨小凤说。(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