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2日电 (李启兵 王静琪)今年以来,兴仁市坚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不断强化“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坚持“外输内拓”,聚焦“五个一批”措施,全面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助力群众增收。

  聚焦劳务输出,推动转移就业一批。采取“政府+人力资源机构+企业+服务站”的“四方共建”合作模式,搭建“黔惠协作”“博罗·兴仁”“村企联盟”等劳务供需平台,通过护航专机、政府统一安排客运、协调劳务公司统一包车及实施跨省务工交通补贴等形式,对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专车输送,推动劳动力精准转移、高效输出。通过“千人返岗直通车”“春风行动”专场招聘等大型活动,促进劳动力外出就业1.5万余人。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贴全覆盖,促进劳动稳岗增收,本年度已累计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贴13756人729.35万元。持续强化与帮扶城市劳务对接,帮助1876名劳动力到广东省就业。利用兴仁驻博罗劳务协作站,走访企业约40余家,收集就业岗位1.2万余个。与浙江省三门县企业签订“村企联盟”合作协议,输送劳动力到该县就业。

  聚焦技能培训,带动就业一批。“订单+培训+考证+就业”一站式专属服务,以辖区内农村劳动力群体为重点,通过整合培训力量、创业培训方式不断增强培训效果;通过“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免费技能培训增强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帮助增加务工收入;通过‘教育需求+订单培训+精准就业’的服务新模式,探索职业培训与就业挂钩机制,加大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投入知识的力度,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的摸排并建立台账,按照人岗相适、技能优先原则,依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量体裁衣,组织开展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期2194人次。

  聚焦就近就业创业,实现就地安置一批。通过工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重工区有企业24家带动就业2757人,轻工区有73家带动就业2696人。建成“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1个,吸纳劳动力就业86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106人。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蓄水池”的作用,援建就业帮扶车间16个,吸纳劳动力就业1826人。其中,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援建就业帮扶车间14个,吸纳就业1375人,其中易地搬迁劳动力283人。加强创业平台建设,针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根据创业者需要,适时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做好创业后续跟踪服务。积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和促进就业政策,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的落实,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今年以来,累计发放322户2933万元,其中创业贷款273户2496万元,妇女贷款49户437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4户40万元。

  聚焦“1+N”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灵活就业一批。探索构建“1+N”线上线下公益性零工市场体系,以零工市场为统揽,在重点村(社区)建立运行25个零工驿站试点,聚焦就业服务、政策咨询、劳动关系维权服务、便民服务等高频需求。通过线上数据共享、“市场+驿站”多元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打通零时工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依托“1+N”线上线下平台,拓宽畅通内外部企业入驻渠道,吸纳多行业多领域企业入驻。探索直播带岗+推岗、招聘会+培训会、站企联盟等模式,进一步推动就业服务多元化、精准化、专业化。目前,通过“人社+”村居标准化服务站,已对全市5000余名民众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和就业服务,发放兴农贷3600余万元,推送各类就业岗位1.2万余个,已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2.5万余人次,促进零工就业1000余人。

  聚焦公益性岗位开发,着力兜底解决一批。针对乡村就业困难劳动力因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难题,立足县情实际,联合交通、林业、乡镇(街道)等部门,将政策和资金整合,开发护林员、村级协管员、村级保洁员、辅助调查员、见习岗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扶持援助就业困难群体真正实现稳定就业保增收。特别是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而无法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同时还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岗位乡管县审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系统,做到实名登记、动态管理、精准扶持。截至目前,按照公益性岗位“一人一档”“一人一岗一补贴”的原则,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369个,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369人。运用州公共招聘网发布见习岗位161个。(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