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阳光罗甸骄阳似火,日均30多度的高温,依然没有挡住36万各族儿女齐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

  罗甸是贵州南部的一座小县城,曾因交通因素的制约,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服务业不发达,就业岗位稀缺,剩余劳动力多,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达8.25万人以上。

  然而,正是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务工收入对推动罗甸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全县经济社会国民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2022年上半年(1-5月),全县促进劳务输出转移就业14.25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达29.38亿元。

  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罗甸县14万多在省内外各重要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安心、有序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呢?记者来到罗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探究竟。

  “我们主要是积极探索劳务协作+‘11221’模式,确保农村劳动力实现异地转移就业创业,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罗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峰说,同时,罗甸县还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雁归兴贵”的大好形势,吸引一批批善经营、懂管理、懂技术、有资金积累的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形成了“在外就业创业有人帮,返乡就业创业有人带”的良好局面。

  一个服务站,撑起农民工异乡之“家”

  “希望大家切实做好服务,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预期目标,带着希望出发,带着收获回来。”6月7日,在罗甸县召开的“劳务协作+”工作队员出征动员会上,罗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秀才满怀期待地说道。

  为提高就业服务,2022年6月,罗甸县又增派出17名优秀干部到广州白云、江苏南通等9个地区开展劳务协作服务工作,以服务站为中心,积极主动对接对口帮扶城市地区,内引外联,强抓就业服务质量,向东部协作省份有组织输出劳动力,推动人岗精准配对,促进县内劳动力外出务工,为罗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真的很感谢,服务站不仅帮我们找了好工作,还帮我们解决一些劳务纠纷,维护我们农民工的权利……”家住罗甸县沫阳镇跃进村村的罗圣云说,自己在江苏南通务工多年,得益于罗甸县“劳务协作+”驻江苏南通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站的帮助,进了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务工,收入稳定,还带上了不少乡亲一同到厂里就业。他说,有服务站的帮助,在异乡,就有家的温暖。

  “为提高就业服务,我们之前有4个驻外工作站,今年又增加了5个驻外工作站。”据刘峰介绍,今年,罗甸县在疫情及经济下午双重压力下,积极探索驻外“劳务协作+”工作模式,在原建设的江苏南通、浙江温州、广东白云、广东惠州4个驻外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新增建了浙江宁波、浙江金华、广东潮州、广东东莞、贵州贵阳5个驻外工作站。目前,全县共有9个“劳务协作+”工作站,累计选派驻各站干部达31名,其中,科级以上干部9名,股级干部8名,为全县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个劳务公司,让人岗相通精准配位

  “通过罗甸人社部门组织化输出、与我们公司完成对接到这边务工的罗甸老乡,目前总共有7716人,其中,从事电子、五金、玩具行业的有3000人左右,普工4000多人……”今年春节刚过,广东省东莞市劳务协作站中的贵州省联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敏就开始忙着与各用工企业对接,努力让罗甸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精准就业。

  “为更好的服务,我们每个服务站都均配设有一家劳务公司嘞!”罗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罗福告诉记者,为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罗甸县以政府购买第三方(劳务公司)承接服务的方式,在罗甸县“劳务协作+”各驻外就业创业的9个管理服务站,均配设有一家劳务公司。采取县人社部门与劳务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量化服务内容和考核措施,配合服务站开展用工企业信息收集发布、岗位推送、组织化劳务输出、劳务人员信息调查,台账登记录入、动态管理更新、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就业、稳就业、保增收。

  “两个”能人,引发就业创业“蝴蝶效应”

  “坚持就有希望,放弃等于失败。”这是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爱丽轩饰品加工厂负责人白克贤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白克贤是罗甸县罗悃镇纳闹村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经过多年的努力, 敢拼敢闯,靠勤奋好学,综合利用资源抓住机遇创办了自己的加工厂,让罗甸籍60多名农民工到自己的工厂里打工,稳定了几十个家庭稳岗就业,腰包一年比一年鼓,助推罗甸的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同样是办厂,一个在浙江,一个在罗甸。家住罗甸县红水河镇红河村村王伯信,今年37岁他,风华正茂,靠在浙江义乌打工和办制衣厂多年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2021年,王伯信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引导下,毅然回到家乡,在罗甸县学府家园办起了韵诗然服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服装加工与生产,提供就业岗位48个,2022预计订单100万套,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我深知是谁培养了我和我的公司,深深地感谢罗甸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对我的无私关爱和帮助。”王伯信满怀深情地说,今后,将不遗余力的做大做强公司,尽其所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通过加强罗甸县‘劳务协作+’驻外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站建设为契机,着力挖掘培养在外创业和返乡创业‘两个带头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化劳务输出、带队输出和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带动作用。”罗福说,罗甸县在“劳务协作+”驻外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站,利用“两个带头能人”优势,开展法律法规、劳动维权等知识宣传培训及“需求代办”“就业包办”及“吃连心饭”“过团圆节”等服务活动,积极协调解决异地就业各种困难问题,确保务工人员安心放心就业。2020年以来,各服务站开展能人带动“亲情走访”10000余人(次),吃连心饭100余餐,开展维权近5000起,代办服务3000余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近1000人,组织开展异地创业人士(带头能人)座谈会及驻地企业、部门、机构联谊会100场次,促成企业考察(或达成意向)17家,达成投资意向7家,促成到罗甸投资办厂3家,带头能人回引返乡创业2000来人,带动就业达6000人。

  双线核查,夯实劳务组织化输出基础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要去江苏南通的比较多,目前共367人,在广东、浙江等地共825人……”说起村里的外出务工情况,罗甸县沫阳镇董当村党支部书记罗军了如指掌。

  为精准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罗甸县启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就业创业公共平台服务体系,对县内与县外罗甸籍务工人员信息核查,确保精准掌握务工人员信息。

  “我们多渠道掌握群众就业信息,使劳务组织化更精细。”罗福介绍,罗甸县在县内依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网格员、社区干部等力量,对全域劳动力特别是“三类”重点人群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培训意愿等进行核查,县、乡、村逐级建立就业信息台账;持续强化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力量,以户为单位,根据就业创业形势需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入户调查,实施按日、按周、按月调度,动态更新工作台账,精准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就业创业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动态跟踪服务。

  对县外,以罗甸县“劳务协作+”驻外劳务服务工作站为支点,调查了解当地罗甸籍务工人员在当地就业创业情况,建立罗甸籍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信息台账,通过不同层次多渠道加强与罗甸县外出务工群众相对集中的地区政府、人社部门及企业的交流联系,建立紧密的劳务协作关系,尽最大努力争取当地用工企业不减或少裁罗甸籍员工,使已外出的罗甸籍务工人员相对稳定就业,减少返乡回流。同时,广泛收集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并进行筛选甄别,选择安全保障、工资薪酬待遇好的企业岗位,向县人社部门及各乡(镇、街道)推送,各乡镇以平时调查掌握到的劳动力就业意愿人员信息,精准对接,共同开展岗位推送服务,促进有外出务工就业意愿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主动积极参加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发展经济优势。

  一个交流群,就业创业服务“无障碍”

  “有了这个工作群,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对我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刚被派到浙江宁波驻站的科级干部罗秋原说,建立起罗甸县“劳务协作+”各驻外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站,与站点服务区域的罗甸籍就业创业人员建立起一个微信群和QQ群,架起连心桥,及时把新阶段的惠农惠民政策、劳务输出信息、岗位信息等宣传到在外务工人员手中,推进组织化劳务输出的联谊活动、求职招聘活动、招商引资宣传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同时,通过工作群随时掌握了解务工人员现状情况,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以‘东西部劳务协作+’为抓手,加强就业创业管理服务驻站建设,着力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刘峰说,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罗甸县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局正千方百计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稳增收,全力谱写罗甸就业创业工作新篇章,打造劳务输出就业创业新高地。(文/ 罗绍智 黄和欣)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