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9日电(姜再久 潘庭江) 近年来,贵州省剑河县通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把闲置土地资源盘活。走进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又多了一层“绿装”,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桑苗耸立在山顶坡边,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显得格外醒目。

  沟洞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山腰丘陵当中,房前屋背山林环绕,地域面积宽而广阔,但常年无制度的管理,使土地利用率日渐低下,因而土地限制成为沟洞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王启成常说“摸清找准适合村情发展的思路和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迈出了任职履职的‘第一步’”。去年11月,王启成作为新一届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村支部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各家各户摸情况、定思路,动员群众把后山荒地利用起来,流转给沟洞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产业,让沉睡多年的荒山野岭重新找到了生机。

  产业发展添动力,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2022年2月,在敏洞乡党委政府支撑和鼓励下,王启成协同村支两委确定了一条种桑养蚕前景良好的产业新路子,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的方式,全面开展项目实施。截止目前,种植桑树270余亩,覆盖农户290户1018人,建档立卡脱贫户61户204人、脱贫不稳定户4户16人、边缘易致贫户12户43人。基地抚育阶段完成后,每年还能给村集体带来50万元的经济收入。

  据王启成介绍,270亩种植基地建设,使沟洞村摆脱了“空壳村”的标签。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基地前后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100余人进行炼山、翻土、运桑、栽桑等作业,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农村劳动力滞留问题,实现了以工代赈,家门口就业。

  夯实基础提效力,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为确保基地桑树种植取得实效,他多次邀请周边致富能人现身说法传经验、组织科技员进村入户讲政策做指导,确保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深知,产业后续发展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解放思想,需要突破群众对“农村产业发展一个失败一个”观念。为此,他带领两委班子前往临县、临乡观摩学习,并动员村组干深入田间地头做宣传动员,不断打破群众因循守旧不敢闯、畏首畏尾不敢试、安于现状不思变的思想,为沟洞村产业发展和后续建设夯实了基础。

  同时,他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论证,谋划利用基地产桑、产蚕、产果的多元化效益特征,打造出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点线面相互衔接的产业带,逐步推动村级经济整体水平提升,为全面打开沟洞村产业发展新局面埋下“引子”。

  作为新上任支部书记,凭着对党、对家乡、对工作的一腔热血,王启成带领群众探索、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沟洞村经济发展稳步向前,掀开乡村振兴产业旺的新局面。(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